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8409027A(43)申请公布日2018.08.17(21)申请号201810052308.9(22)申请日2018.01.19(71)申请人江苏大学地址212013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72)发明人黄勇强周永超刘灿灿赵文亮(51)Int.Cl.C02F9/14(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从上而下依次铺设有土壤覆盖层、上层混和填料层、下层混和填料层、碎石过滤层和卵石承托层,所述下层混和填料层为低渗透率混合填料,由河沙、铝污泥和碎木屑混合而成,所述上层混和填料层为高渗透率混合填料,所述上层混和填料层中设有多根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伸入至上层混和填料层中,另一端伸出生物滞留池顶端与空气连通,多根所述通气管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本发明的新型生物滞留池可以充分的与城市道路、公园、生活区等区域的绿化和景观建设相结合,实现净化绿化的双重功效。CN108409027ACN108409027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从上而下依次铺设有土壤覆盖层(4)、上层混和填料层(5)、下层混和填料层(6)、碎石过滤层(7)和卵石承托层(8),所述卵石承托层(8)中设有多根排水管(1),所述排水管(1)的一端位于卵石承托层(8)中,排水管(1)的另一端伸出生物滞留池,所述下层混和填料层(6)为低渗透率混合填料,由河沙、铝污泥和碎木屑混合而成,所述上层混和填料层(5)为高渗透率混合填料,所述上层混和填料层(5)中设有多根通气管(2),所述通气管(2)的一端伸入至上层混和填料层(5)中,另一端与空气连通,多根所述通气管(2)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上层混和填料层(5)构成好氧区,所述下层混和填料层(6)构成缺氧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混合填料(6)中的河沙、铝污泥和碎木屑的体积比为75~85:10~15:5~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混和填料层(5)由河沙、矿渣和石英砂混合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混和填料层(5)中的河沙、矿渣和石英砂的体积比为75~85:5~10:10~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卵石承托层(8)中卵石的粒径10~20mm,高度为20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过滤层(7)中碎石的粒径8~10mm,厚度为150~2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土壤覆盖层(4)中种植植物,所述植物为花、草或者灌木中的一种或多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混合填料(6)中的铝污泥为自来水厂的尾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位于卵石承托层(8)中的一端端口处设有滤网。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管(9),所述溢流管(9)的一端与卵石承托层(8)中的排水管(1)连通,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土壤覆盖层(4)上方的蓄水层(3)中。2CN108409027A说明书1/4页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化道路初期径流脱氮除磷过程的生物滞留池。背景技术[0002]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这种高速发展给城市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城市面源污染是指在降水的条件下,雨水和径流冲刷城市地面,使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引起的环境问题。由于城市中人类活动强,土地不透水面积比例高,因此降雨径流来势猛,水量大,水质差。城市面源主要污染物为COD、SS、TP和TN等。这些污染物随着降雨进入到地表水体,尤其在初期雨水中含量较高。这些污染物的去除对于城市水体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了改善城市水安全和水的生态环境,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