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809632A(43)申请公布日2019.05.28(21)申请号201910103075.5(22)申请日2019.02.01(71)申请人江苏大学地址212013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72)发明人黄勇强赵文亮刘灿灿李武举(51)Int.Cl.C02F9/14(2006.01)C02F101/10(2006.01)C02F101/38(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包括蓄水区和设置于所述蓄水区下方的滞留池主体结构,所述滞留池主体结构从上至下包括:种植土层;填料区,所述填料区内设有多层不透水土工布,将所述滞留池主体结构分为多层廊道,所述不透水工布的一端与所述滞留池主体结构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使得多层所述廊道之间形成蛇形的渗水通路,多层所述廊道内分别填充有不同的填料;卵石层,所述卵石层与所述渗水通路连通,所述卵石层内设有穿孔排水管。本发明通过多层廊道设计,可以提高雨水在滞留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磷的去除,并且可以隔绝氧气的进入,使生物滞留池下部实现缺氧区和厌氧区,有利于对氮的去除。CN109809632ACN109809632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区和设置于所述蓄水区下方的滞留池主体结构;所述滞留池主体结构内设有多层不透水土工布(8),将所述滞留池主体结构分为多层廊道(9),所述不透水工布(8)的一端与所述滞留池主体结构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使得多层所述廊道(9)之间形成蛇形的渗水通路(7),最顶面一层廊道(9)为种植土层(2),最底面一层廊道(9)为卵石层(6),中间若干层廊道(9)为填料区,所述填料区中的各层所述廊道(9)内分别填充有不同的填料;所述卵石层(6)内设有穿孔排水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水土工布(8)有四层,使得所述廊道(9)为五层,中间三层所述廊道(9)内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填料层(3)、第二填料层(4)和第三填料层(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层(3)内填充高渗透率填料,所述第二填料层(4)内填充小孔隙度填料,所述第三填料层(5)内填充中孔隙度填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层(3)内的填料为粗河沙和沸石,所述沸石的质量为所述粗河沙的质量的20%,所述沸石的粒径为5~1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料层(4)内的填料为细河沙和粉煤灰,所述粉煤灰的质量为所述细河沙的质量的5%。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填料层(5)内的填料为中河沙和石英砂和木屑,所述石英砂的质量为所述中河沙的质量的20%,所述木屑的质量为所述中河沙的质量的5%。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廊道(9)的厚度相等,为150mm~20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滞留池还包括溢流井,所述溢流井设置于所述滞留池主体结构的侧边。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井(9)上部具有防止杂物流入的雨水篦子,所述雨水篦子由铸铁或混凝土材质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通路(7)与所述卵石层(6)连通处设有用于防止填料流失的过渡层或滤网。2CN109809632A说明书1/4页一种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背景技术[0002]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城市中的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比于点源污染,目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携带大量污染物质的雨水得不到净化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从20世纪50年代后,河流湖泊等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雨水中携带的氮磷及其他污染物越来越多,对水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而由于暴雨引起的城市内涝问题的加剧也已经成为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由于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无问题,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减少灰色基础设施,增加绿色基础设施,让雨水能够自然净化,自然渗透,提高城市抵御暴雨破坏的能力,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环境。[0003]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