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024845A(43)申请公布日2018.12.18(21)申请号201810941156.8A01G24/20(2018.01)(22)申请日2018.08.17A01G24/28(2018.01)A01G24/46(2018.01)(71)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C02F1/52(2006.01)地址610031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C02F9/02(2006.01)111号(72)发明人杨庆华唐雪芹杨乾姚锦涛尧远(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30代理人包晓静(51)Int.Cl.E03F5/00(2006.01)A01G9/02(2018.01)A01G24/10(2018.01)A01G24/15(2018.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57)摘要本发明涉及生物滞留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种植土层、填料层、砂层和砾石层;种植土层由砂质土、草炭、泥按质量比15:4:1混合而成,厚度为200mm;填料层由砂质土、壤土、蛭石、珍珠岩按质量比15:2:1:2混合而成,厚度为350mm;砂层由由粒径范围为0-2mm的砂组成,其级配比例为0-0.5mm:0.5-0.7mm:0.7-1.0mm:1.0-2.0mm=3:8:6:3,厚度为100mm;砾石层由粒径为10-30mm的卵石或碎石组成,厚度为200mm;砾石层中底部位置设置有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收集管。本发明通过对生物滞留带的种植土层、填料层、砂层、砾石层进行合理配料,并对各层状结构的层厚进行合理设置,提高了生物滞留带的蓄渗能力,延长了生物滞留带的使用寿命。CN109024845ACN109024845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种植土层(1)、填料层(2)、砂层(3)和砾石层(4);所述种植土层(1)由砂质土、草炭、泥按质量比15:4:1混合而成,所述种植土层(1)厚度为200mm;所述填料层(2)由砂质土、壤土、蛭石、珍珠岩按质量比15:2:1:2混合而成,所述厚度为350mm;所述砂层(3)由由粒径范围为0-2mm的砂组成,其级配比例为0-0.5mm:0.5-0.7mm:0.7-1.0mm:1.0-2.0mm=3:8:6:3,所述砂层(3)厚度为100mm;所述砾石层(4)由粒径为10-30mm的卵石或碎石组成,所述砾石层(4)厚度为200mm;所述砾石层(4)中底部位置设置有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收集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滞留带还包括沿种植土层(1)两侧边缘间隔设置的预沉池(6),所述预沉池(6)上口边缘高出种植土层(1)上表面30-50mm,且比道路路面低70-1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滞留带还包括设置于原土地基上及各层状结构侧面的防水土工布(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5)的管壁设置有与收集管(5)内腔连通的孔道(8),所述孔道(8)内安装有滤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5)的管壁上的孔道(8)位于收集管(5)的顶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1)上间隔设置有溢流管(9),所述溢流管(9)与收集管(5)连通,所述溢流管(9)高出种植土层(1)上表面50-70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9)上方开口处设置有多孔状的盖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2)和砂层(3)之间还设置有透水土工布(10)。2CN109024845A说明书1/4页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滞留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背景技术[0002]生物滞留设施作为海绵型道路建设的常用技术,在削减面源污染、缓解热岛效应、调节雨洪、涵养地下水、改善周边环境、增加景观观赏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节省能源消耗等方面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其构造形式多样、应用广泛、建设费用低且运行维护方便,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0003]现有的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通过模拟自然渗水过程,采用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进行蓄渗和净化径流雨水。随着雨水通过生物滞留带不断下渗,生物滞留带表层土体长期截留径流污染物,导致渗透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滞留和渗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