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537303A(43)申请公布日2019.03.29(21)申请号201811306050.7(22)申请日2018.11.05(71)申请人加通汽车内饰(常熟)有限公司地址21553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东南开发区珠泾路17号(72)发明人宋伟锋王晓云邢新雨郭强(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4代理人关家强(51)Int.Cl.D06N3/06(2006.01)D06N3/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54)发明名称一种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步骤1:开环酯化反应:将苯酐,长链脂肪醇与四氯化钛催化剂加入反应釜;步骤2:催化开环反应:将步骤1中的反应产物逐步加入环氧大豆油反应釜中,摩尔比例为1:1;加入完毕后升高反应温度至180-200℃,反应1-3小时,反应结束,降至室温;步骤3:向步骤2的反应釜中加入蒸馏水,反应物料:蒸馏水比例为1:0.5,搅拌1-3小时停止,静置分层,排出蒸馏水,向反应体系内加入无水碳酸钙,静置20分钟;过滤去除碳酸钙固体,获得无色油状物。可以调整该款环保型增塑剂的增塑效率。使得该款增塑剂既保留了优异的增塑效率又具备了稳定的耐迁出和优异的稳定效果。CN109537303ACN10953730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开环酯化反应:将苯酐,长链脂肪醇与四氯化钛催化剂加入反应釜,比例为1:1:0.01加热反应釜至90-110℃,反应1-3小时,反应结束;步骤2:催化开环反应:将环氧大豆油预热至110-130℃,将步骤1中的反应产物逐步加入环氧大豆油反应釜中,摩尔比例为1:1;加入完毕后升高反应温度至180-200℃,反应1-3小时,反应结束,降至室温;步骤3:后处理及提纯:向步骤2的反应釜中加入蒸馏水,反应物料:蒸馏水比例为1:0.5,搅拌1-3小时停止,静置分层,排出蒸馏水,向反应体系内加入无水碳酸钙,静置20分钟;过滤去除碳酸钙固体,获得无色油状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开环酯化反应:将苯酐,长链脂肪醇与四氯化钛催化剂加入反应釜,比例为1:1:0.01.加热反应釜至100℃,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步骤2:催化开环反应:将环氧大豆油预热至120℃,将步骤1中的反应产物逐步加入环氧大豆油反应釜中,摩尔比例为1:1;加入完毕后升高反应温度至190℃,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降至室温;步骤3:后处理及提纯:向步骤2的反应釜中加入蒸馏水,反应物料:蒸馏水比例为1:0.5,搅拌1小时停止,静置分层,排出蒸馏水,向反应体系内加入无水碳酸钙,静置20分钟;过滤去除碳酸钙固体,获得无色油状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链脂肪醇为1-辛醇、1-壬醇、1-癸醇、2-丙基己醇或正丁醇。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权利要求制备的增塑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的结构式为:C8-phtha-ESO、C9-phtha-ESO、C10-phtha-ESO、iso-C9-phtha-ESO或C4-phtha-ESO。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权利要求制备的增塑剂在PVC人造革上的应用。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4的增塑剂制备的PVC人造革,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层皮和支撑皮,所述表层皮和支撑皮的厚度比为1:2,所述表皮层:PVC粉60-80phr,增塑剂60-80phr,色浆3-8phr;支撑层:PVC粉50-70phr,增塑剂50-70phr,稳定剂2-5phr。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VC人造革,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层皮和支撑皮,所述表层皮和支撑皮的厚度比为1:2,所述表皮层:PVC粉75phr,增塑剂70phr,色浆5phr;支撑层:PVC粉60phr,增塑剂60phr,稳定剂3phr。2CN109537303A说明书1/4页一种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应用。背景技术[0002]PVC人造革是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的表面包覆材料。由于其构制稳定,易于加工,方便清洁等特性,在汽车内饰,特别是座椅,门板,扶手,头枕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0003]作为PVC原料重要的组成部分,增塑剂的使用对PVC产品的性能影响巨大。传统的邻苯类增塑剂具有增速效率高,耐迁出等优良特性。然而,作为小分子型增塑剂,其潜在的生物毒性一直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一些传统邻苯类增塑剂如DBP,DOP等已经被REACH等法规明确为禁用产品。如何能够在保持原有增塑效率的同时,降低产品的迁移性及潜在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