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850048A(43)申请公布日2019.06.07(21)申请号201910251326.4(22)申请日2019.03.29(71)申请人唐中富地址610000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三河龙伏村8社(72)发明人唐中富(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4代理人刘林(51)Int.Cl.B62K21/08(2006.01)B62K25/04(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57)摘要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包括主轴,主轴上套接轴筒,轴筒与主轴相对转动;轴筒外部套接外筒,且轴筒与外筒之间留有环隙,环隙内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下端与轴筒抵紧,减震弹簧的上端与外筒抵紧;轴筒的上端从外筒的上端口伸出,且轴筒与外筒在轴向上相对滑动。本发明实现了单轴结构上的减震和转向,精简了转向总成的结构,也提高了转向总成的可靠性;同时使得转向总成的安装和拆卸更为方便,转向总成的维护成本更低,使用更加灵活。CN109850048ACN109850048A权利要求书1/1页1.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1),主轴(1)上套接轴筒(4),轴筒(4)与主轴(1)相对转动;轴筒(4)外部套接外筒(6),且轴筒(4)与外筒(6)之间留有环隙,环隙内设置有减震弹簧(9),减震弹簧(9)的下端与轴筒(4)抵紧,减震弹簧(9)的上端与外筒(6)抵紧;轴筒(4)的上端从外筒(6)的上端口伸出,且轴筒(4)与外筒(6)在轴向上相对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筒(4)设置有外凸抵簧台,减震弹簧(9)的下端与外凸抵簧台抵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6)设置有内扣抵簧台(601),减震弹簧(9)的上端与内扣抵簧台(601)抵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1)上设置上部轴承(3)并通过上部轴承(3)与轴筒(4)的上端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1)上设置有螺纹段,螺纹段处设置有压紧件(2),所述的压紧件(2)将上部轴承(3)压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筒(4)上部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轴筒(4)上的限位槽和位于限位槽内的限位片(5),限位片(5)与外筒(6)的上端口接触并限制轴筒(4)向下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1)上设置有下部轴承(10)并通过下部轴承(10)与轴筒(4)的下端转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6)上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与外筒(6)连接固定的支轴(7),支轴(7)伸入外部用于安装该总成的螺纹孔结构中,且支轴(7)上设置有锁紧螺纹套(8),锁紧螺纹套(8)的外壁面上设置螺纹段并通过该螺纹段与螺纹孔结构紧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轴(7)一端与外筒(6)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轴环(701),锁紧螺纹套(8)的前段(802)为螺纹段,螺纹段的端部与轴环(701)抵紧。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螺纹套(8)后段(801)的外径大于螺纹孔结构处的孔径。2CN109850048A说明书1/5页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背景技术[0002]目前应用于生活生产的辅助运输车辆,尤其是两轮车和三轮车,极大的减少了人工的劳动强度,为人们的工作带来便捷。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三轮车辆机械结构设计越来越精巧,在满足车辆运输性能的前提下,还在提高运输平稳性、满足人员乘坐的舒适性上进行改进。以此为目标,技术人员在三轮车辆的前轮处设置减震结构,一般是在车轮的转向总成结构上设置减震器,主要结构是在安装车轮的两根轮柱上分别设置减震器并形成对称结构,以此满足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稳需求,也提高人员乘坐的舒适性。[0003]但是目前的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车轮对两根轮柱的力作用不完全相同,设置在两根轮柱上的减震器工作状态存在差异,长期运行后是的两个减震器的状态无法保持高度一致,车轮的结构的不稳定性增加,容易出现倾斜、晃动等情形,增加了减震器被损坏的可能。[0004]因此,现有的两轮车和三轮车前轮减震结构并不合理,减震效果不理想,需要对现有的技术方案进行调整优化,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