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一、引言近年来国内翻译教学和翻译课程设计的研究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许多翻译系和设有翻译方向的英语专业的本科翻译教学随意性很大:课程的开设是依据师资而定忽视了翻译学的学科特点及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对国内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二、国内翻译课程研究概述课程理论是翻译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国内课程的理论研究相对比较丰硕涉及的领域颇多对课程论、课程史、活动课程、隐性课程、课程开发等都有所论及。但是与之相比外语课程设置特别是翻译课程方面的研究则显得有些薄弱。在有关翻译课程设置的文章中大多数只是引介了港澳台的课程设置现状(杨晓荣1998:31-33;林克难1998:19-21;林克难2000:56-59;刘靖之2001:36-43);有些论及翻译课程的价值与功能(文军2004:45-48)、课程设置的多元化趋势和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张金陵、文军2005:42-44)以及翻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案(梁钫2004:120-122;贺学耘2004:133-135;陈爱钗2005:71-74);只有少数几篇较详细地论述了翻译课程设计的理论体系并对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仲伟合2003:63-65;穆雷、郑敏惠2006:3-7;姜秋霞、曹进2006:8-13;武光军2006:14-18;李梅2006:20-24;李德凤、胡牧2006:59-65;徐彬2006:59-63)。在理论研究如此薄弱的情况下可以想象到各校翻译课程设置的现状。三、国内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下文笔者将对全国二十四所高校[1]的本科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阐述。为便于分析和统计各学校的课程被分为七类分别是:核心课程I(笔译理论与实践)、核心课程II(口译理论与实践)、关联课程I(双语转换技能课)、关联课程II(双语基础课)、关联课程III(文化背景课)、关联课程IV(信息课)与关联课程V(其它课程)。众所周知课程以培养方案为指引。由于学科定位较晚的原因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培养方案因而各校的培养方案不尽相同:共同点在于都提到培养目标是掌握翻译知识和技巧能胜任外经贸、外事等部门工作的专门翻译人才;不同点在于有些学校特色专业性强(如外事翻译方向、机器翻译方向等)其培养目标也会有少许变化。从总体来看各校培养目标的宗旨是一致的即培养专门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决定课程设置的内容但是笔者发现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不是以培养目标为宗旨显示出其随意性和不科学性。请看下图:(注:1.图中横坐标代表各学校的代码纵坐标代表本类课程的科目数与该校总课程数的比例。2.图中1-25指注释①中的24所学校其中22和23分别代表河北师大翻译系的计算机辅助英语翻译方向和口译方向。)如图1所示核心课程I的科目数与本校所开总课程数的比例在63%-6%之间不等只有三所学校高于30%而七所学校居于10%以下。可以看出本类课程恐怕不能满足翻译专业学生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实现培养目标。由图2可知除一所学校外所有学校的核心课程II的科目数与本校所开课程数的比例不及30%多数居于5%-20%之间。与图1相比可以看出此类课程普遍受到忽视这很难满足社会对口译人才的巨大需求。图3表明只有5所学校开设此类课程而且与本校总课程的比例最高也没有超过15%。这表明绝大多数的学校都不重视此类课程的开设。图4显示出大多数学校的此类课程数与总课程数的比例居于40%之上只有8所学校低于40%还有一所学校不开此类课程由此可以看出此类课程的重要性也反映了设置此类课程时要认真权衡不可开设过多毕竟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图5表明大多数学校的此类课程与总课程的比例居于10%左右有5所学校不开此类课程。图6表明学校1与学校22的信息课与本校总课程数之比为6%与47%其它学校的比例均为0这与信息时代的需求差距较大。由图7可以看出将近一半的学校不开设此类课程除两所学校外其余学校的此类课程与本校总课程数之比均低于30%。由以上诸图可以看出口译课程、双语转换技能课、信息课和其它关联课程严重欠缺;笔译课所占的比例相对偏低;双语基础课设置过多缺乏交叉性;文化背景课的开设不够普及;各类课程之间在平衡性和系统性方面有所欠缺。当然某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也不乏可取之处。尽管如此随着国家对翻译专业地位的认同和确立对翻译专业教学的研究会日益深入课程设置的研究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课程设置理论的成熟必然能够指导课程设置的实践从而加快翻译人才的培养提高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服务于全球化的文化融合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