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翻译随着我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机会日益频繁大量的信息必须借助新闻媒体进行传播。其中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负载词既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又给新闻翻译工作者带来了麻烦。如何将这些可爱又麻烦的文化负载词恰如其分地翻译出来就成了一大难题。国内学者研究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文章大多从文化翻译观、语义空缺、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从功能目的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翻译既要考虑到完整性又受到简练和读者接受度的限制因此应根据不同语境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进行翻译。1功能目的论功能目的论最早由德国的翻译理论家莱斯提出。她在1971年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新的翻译批评模式。1984年在由费米尔和莱斯共同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GeneralFoundationsofTranslationTheory)一书中他们正式提出了“功能目的论”的概念。费米尔认为“翻译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发生的有动机、有目的的人类行为”[1]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在此基础上诺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理论从而形成了两大基本原则:目的原则和忠诚原则。前者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后者则强调翻译既要尊重原作者又要考虑读者“忠诚”既包括对译文读者的重视又是对原文作者和原语文化的尊重。因此可对原文进行删减甚至改写使译文在译语语境中“具有意义”实现预期的交际目的。2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着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2]。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国度积累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王德春教授称之为国俗词语)。根据王德春教授主编的《汉语国俗词典》中国的国俗词语(本文取廖七一教授的称谓称之为文化负载词)可分为七种:2.1反映我国特有事物外语中没有对应词的词语;2.2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2.3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2.4国俗俗语或成语;2.5习惯性寒喧用语;2.6具有修辞意义的人名;2.7兼具两种以上国俗词义的词语。3目的论指导下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提及新闻标题的汉译时方梦之认为:“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该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领悟其妙处;适当照顾译文特点增强可读性;重视读者的接受能力。”[3]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更要注意这些问题否则可能导致整个报道产生歧义甚至失真。3.1音译音译是指根据词汇的读音巧妙地译为译入语的对应词。音译不仅可使译文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可保留译出语的原汁原味因此常用于翻译中国特色的食物、服装、乐器、民间活动或是体育项目。这些表达基本都是单个词汇不涉及典故。例如食物方面馄饨译成wonton锅贴译成guotie;服装方面采用旗袍、马褂的发音分别译成qipao和magua;乐器方面有箫(xiao)、葫芦丝(hulusi)二胡(erhu)、琵琶(pipa)等;体育和民间活动方面人们非常熟悉的太极(taiji)、功夫(kongfu)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了英语中的外来词汇。这些词汇有的已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有的虽没成为英语词汇但却能引发读者的兴趣。3.2直译直译是指在翻译时既忠实于原文内容又考虑原文形式按字面进行翻译的方法可用于翻译传统节日及政治性词汇。例如“春节”通常直译成springfestival一方面指出节日发生的时间另一方面点明这是个举国同庆的节日。但是春节的意义及庆祝方式并不能看出读者如果对此感兴趣就会继续读下去。又如“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可按字面意思处理成threerepresents和scientificdevelopment至于其内含读者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了解有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3.3意译意译是翻译文化负载词重要方法之一是指忠实于原文内容而在形式上另有创新的翻译方法。当直译可能导致原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失真时可以采用意译法常见于特定时间、特定任务及新词汇的翻译。如“红色中国”没有直译成“redChina”因为“红色”并不指颜色而是象征革命和进步特指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进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如果采取直译读者会摸不着头脑不利于其对整个报道的理解只能采用意译将其译成“socialistChina”点明“红色”是革命之色当时的中国是充满着激情、向社会主义迈进的中国。4结语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是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其翻译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融合。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译者既要充分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又要与译文读者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