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1472229A(43)申请公布日2020.07.31(21)申请号202010143860.6(22)申请日2020.03.04(71)申请人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地址401121重庆市渝北区高新园芙蓉路6号(72)发明人吴欢魏静婉丁冲龚霞张彦彦郑建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代理人吕小琴(51)Int.Cl.E01C11/22(2006.01)E03F1/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生态滞留沟,所述生态滞留沟包括车行道透水区和滞留区,道路径流雨水经车行道透水区以横向流入和纵向渗入的方式汇入滞留区;能够使道路雨水从车行道透水区渗入和路缘石豁口处流入生态滞留沟中,增强了生态滞留沟的收水能力,解决了路缘石豁口进水困难及路缘带积水的问题,起到滞水、渗水、净水作用,提高了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沟的利用效率。CN111472229ACN111472229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其特征在于: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生态滞留沟,所述生态滞留沟包括车行道透水区和滞留区,道路径流雨水经车行道透水区以横向流入和纵向渗入的方式汇入滞留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道透水区与滞留区之间设置有带豁口的路缘石,路径流雨水经带豁口的路缘石流入滞留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道透水区至上而下依次包括透水砖、粗砂干拌层、透水层和碎石垫层,路径流雨水经透水砖、粗砂干拌层、透水层和碎石垫层后进入滞留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豁口的路缘石下方设置竖向混凝土基础,所述竖向混凝土基础与碎石垫层底部齐平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道透水区与车行道之间设置竖向混凝土分隔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区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壤区、隔离层、粗砂滤层、隔离层和卵石层,所述隔离层、粗砂滤层和卵石层向车行道透水区的碎石垫层底部延伸至竖向混凝土分隔带,所述种植土壤区底部与竖向混凝土基础底部齐平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与滞留区之间设置透水层。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滞留沟外侧壁包裹HDPE防渗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分隔带为C35混凝土,所述透水层为无砂大孔C20混凝土,所述隔离层土工布。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豁口的路缘石通过水泥砂浆固定于混凝土基础,水泥砂浆层的厚度为1-4cm,所述种植土壤层厚度为50-70cm,粗砂滤层厚度为8-15cm、卵石层厚度为30-50cm。2CN111472229A说明书1/3页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领域市政道路生态雨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背景技术[0002]城市道路地表径流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初期雨水中含有较多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及油类物质等污染物质,对受纳水体影响较为严重。在现有排水模式中,排水管道和沟渠系统应用最为普遍,但其仅能作为雨水收集系统使用,初期雨水经管道输送后直接排入受纳水体,不但易造成受纳水体的水质污染,而且将管道沉积物冲入水体,造成双重污染。生物滞留设施是海绵城市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线性的、浅的、配置丰富景观植物、具有规则形状的下凹式景观空间。目前,市政道路海绵城市设计中,生态滞留沟仅采用路缘石豁口进水方式收集车行道雨水。然而,雨水却经常会聚集在道路路缘带的位置,而并未流入生态滞留沟中。[0003]因此,为提高生物滞留沟的收水性能,加强生态滞留沟的利用效率,需要一种新型的生物滞留沟使初期雨水能够得到更好的收集、滞留、渗透和净化,以达到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发明内容[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能够使初期雨水能够得到更好的收集、滞留、渗透和净化,以达到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0005]本发明的城市道路双向进水生态滞留沟,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生态滞留沟,所述生态滞留沟包括车行道透水区和滞留区,道路径流雨水经车行道透水区以横向流入和纵向渗入的方式汇入滞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