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循环经济现状和发展建议摘要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阐述了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针对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用21世纪的头20年时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1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内涵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包括三方面(即3R):reduce(减量)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reuse(再利用)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recycle(循环往复)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概念不同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主要是根据资源利用方式的特征来划分经济形态强调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也是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之一—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迫切要求。2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动态及趋势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循环经济不仅得到了发达国家政府的推动也得到了企业界的积极响应。西方许多企业在微观层次上运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运行模式。(1)美国的循环经济。美国在1976年就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现在绝大多数的州已经制定和执行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2)德国的循环经济。德国于1986年颁布《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发展方向从“怎样处理废弃物”的观点提高到了“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1991年通过了《包装条例》要求将各类包装物的回收规定为国民义务。1996年提出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把废弃物处理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高度并建立系统配套的法规体系。(3)日本的循环经济。日本于2001年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启动了奔向循环经济型社会的“列车”。从2000~2005年包装、家电、食品、建筑、汽车等领域的产品再利用法陆续生效和实施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法可依的法律基础。(4)在微观层面上典型代表是杜邦化学公司和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前者致力于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是企业内部的循环;后者是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其中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又称为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国外企业通过对循环经济思想的探讨和实践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模式很值得借鉴。3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在我国循环经济这一概念的引入和兴起只有几年的时间目前还处于概念的导入——学习——实践这么一个逐步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实践还处于试验、示范的初级阶段普及范围小、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循环经济从当初引起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发展到当前国家领导层非常重视和反复强调。但对其动态、趋势、研究还不够各级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经常提及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也进行过有效的尝试但是尚未形成决策层、学术界、企业界的共识和互动的大环境。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领域的地方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已被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并于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这一条例的颁布和施行有利于规范政府、企业、公众等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行为为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法制保障。贵阳循环经济法规的出台说明这一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新模式开始在我国推行。3.2存在的问题.2.1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问题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定的社会体制的支持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体制严重落后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国家相比体制滞后成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这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政府推动体制不齐。由于主体利益的不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