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创设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新课程课堂教学需要有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需要创设全面、自主的学习过程和适当的教学情景引导孩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争取让孩子人人参与教学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激励共享信息走向成功。那么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创设出有效的情景呢?一、情景创设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只考虑情境创设为教学带来的热闹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细细品味有些情境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还有的数学教师一味地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就无法进行教学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这个宗旨。主要表现在:情境创设离教学内容太远目的不明确;过分的强调情境的生活化设计复杂且脱离了教学内容的情境;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的认知基础。还有的情境不能凸现数学内容的本质属性等等。为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二、有效情景的创设1.捕捉生活资源创设有效问题情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我们农村小学没有繁华的街市没有琳琅的商品课堂上没有精美的教具但我们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农村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这些"乡土"资源开发出来为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根据教科书中情景的意义选择一个农村孩子熟悉的替代情景来进行教学。春天到了树变绿了水变清了母鸡也变勤快了下得鸡蛋越来越多了。昨天老师回到家里到自家鸡窝里数了数鸡蛋一共有40个(出示早已画好的40个鸡蛋示意图)今天早上母鸡又下了2个鸡蛋(再在黑板上画2个鸡蛋)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想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远比教师将情景图改变成应用题更能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2.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良好的有效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创设情境时我在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更紧扣教学内容让创设的情境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思考并对以后课程的展开起到导向作用。3。创设有效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情景创设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求"变"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奇"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下列变式练习:1、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2、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梨树是苹果树的几倍?3、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是梨树的百分之几?4、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梨树是苹果树的百分之几?5、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比梨树少几分之几?6、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比梨树少百分之几?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将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4.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所以平时教学时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着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课上也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学生更能将郁积于胸的感情抒发出来。5.巧设有效的活动情境启迪学生深层思考。有效的数学情境应该成为使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