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层医院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风险【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风险为今后基层医院治疗脑梗死患者提供既安全又高效的方案。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12年5月由古交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共收治符合溶栓治疗的脑梗死病例77例其中采用尿激酶溶栓27例男性22例女性5例。结果溶栓2小时后肌力在病前基础上恢复2级的有11例恢复1级的7例4-6小时恢复8例治疗5天后显著有效20例(74.07%)有效6例(22.22%)无效1例(3.7%)。结论应用尿激酶行溶栓治疗起效迅速且疗效令人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关键词】基层医院;尿激酶溶栓;脑梗死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17-01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中老年患脑梗死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往由于医疗条件限制[1]脑梗死患者预后多不佳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临床对于脑梗死患者治疗在排除了禁忌症以及经济条件限制后首选溶栓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梗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急性期和恢复期只有在早期对患者行溶栓治疗才有意义。现就我院应用尿激酶治疗溶栓治疗脑梗死经过整理总结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报告研究对象是自2005年8月至2012年5月古交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共收治符合溶栓治疗的脑梗死病例77例其中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病例27例;男性22例女性5例年龄55-67岁平均年龄是(62.5±3.2)岁。按梗塞部位基底节区梗死25例基底动脉梗死2例。27例患者从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为(2.5±1.2)小时肌力1级20例2级7例其中患有高血压24例糖尿病1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7例。1.2病例选择标准1.2.1尿激酶溶栓治疗适应症①年龄35-75岁;②溶栓治疗能在患者发病2小时内开展;③头颅CT显示除脑出血外无早期梗死低密度改变;④患者意识清楚或仅轻度嗜睡肌力为1-3级;⑤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2禁忌症①近期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②有出血倾向家族史;③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史血糖>13mmol/L;④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1.3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实验室检查先给予丹参活血化瘀、扩血管以及抗血小板凝集等对症治疗有颅内高压患者可暂时用高渗盐水或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采用尿激酶100万IU+100ml盐水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在尿激酶滴完后观察30分钟如果临床恢复不明显此时也没有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表现则可追加尿激酶25万IU总量一般不超过200万IU防止使用过量后出现脑出血等并发症。同时在溶栓后立即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并给予奥美拉唑100ml保护胃黏膜防止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情况在患者发病后24小时可口服阿司匹林300mg神志不清患者可采用鼻饲给药治疗5天后阿司匹林剂量减少到150mg5天再改为100mg另给予辛伐他丁40mg口服每天一次。从患者行溶栓治疗开始每小时测血压一次治疗24小时后改为q2h12小时后改为q4h。1.4疗效评判标准肌力上升2级或2级以上面舌瘫及语言功能比溶栓前改善明显神志清晰无嗜睡者为显著有效;肌力进步1级语言及面舌功能改善为有效;肌力无改变且语言面舌功能几乎不变化神志不清为无效。1.5统计处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取得数据分析对比P2结果溶栓治疗开始至结束2小时肌力在病前基础上恢复2级的有11例恢复1级的7例4-6小时恢复8例1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第二天复查头颅CT病灶明显增大的2例少量出血3例但肢体情况没有加重。治疗5天后显著有效20例(74.07%)有效6例(22.22%)无效1例(3.7%)。和溶栓前症状对比见表1。3讨论目前针对脑梗死治疗主要手段还是溶栓治疗溶栓时间一般在3小时内为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将时间窗延长至5小时内溶栓治疗效果依然令人满意[2]从而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希望和机会。当患者脑组织缺血呈持续状态则缺血区域会逐渐发展为不可逆的梗死灶所以溶栓治疗时间也被局限在3小时之内在这个时间段内积极治疗可以最大程度改善梗死部位血流情况[3-4]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供血。脑组织对于血供和氧气不足十分敏感可在5分钟内出现脑梗死因此临床治疗原则是脑血管的再流通[5]只有改善脑组织的血供和氧气才能对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尿激酶的作用就是促进脑组织缺血状态改善梗死部位血供和氧供[6]防止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