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合理运用学具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离不开教具与学具的使用。在教学实际中学具准备要力求有序;要创设情境灵活使用教学具;要注重学具教学的时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还要注意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具学具。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效途径教学学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我认为主要应该这样做: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一)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二)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三)学具的使用因师生互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是这种认识活动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教育部《关于我国数学课程研制的初步设想》指出要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师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等。四、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