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培养之我见古典诗歌鉴赏是语文高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名中学生理应具备的一项文化素质。可是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呢?各类语文报刊都作了全面具体的论述但我想要真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就不要只在方法技巧上兜圈子而要从根本上做起。这里结合自己的一些体验谈几点浅陋的见解。一、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叶圣陶说:“课本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课本是重要的是基础我们要通过对课本的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然后用这个知识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要学会“举一反三”。教材第三册第五册诗歌单元选辑的大都是唐宋诗词其作者、风格、思想、艺术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这对积累诗歌基本知识、总结鉴赏规律增强诗歌审美感受和表达力激发读诗兴趣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王维其作品风格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课文选的是他的《山居秋暝》。该诗描绘了秋天傍晚的山居景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最后一联点明主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向往自然的隐逸情怀而这即是诗人山水诗所着重表现的思想感情。了解了这些再鉴赏王维的其它诗便有了一定的依据。请看下面一首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我们都知道了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这首诗即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首联、颈联写景颔联、尾联写人写景是为了衬人而这里的人是诗人与友人。从诗中看诗人以五柳自喻以接舆比裴迪“五柳”系从陶渊明写的《五柳先生传》而来可见诗人这里有自比陶渊明之意。那么他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之情也就很明显了。可见他与友人有相同的志趣和人生追求他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山居秋暝》是一致的。至此鉴赏这首诗也就不再是一个难题了。再看辛弃疾。我们学过他的《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可以了解他所怀抱的忠君爱国、力主抗金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却因奸臣挡道、小人排挤而抱负难展的满腔悲愤。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崇拜英雄业绩、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以及“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凄凉无奈。懂了这些再读辛弃疾的同类词作其感情与主旨也就不难把握了。如下面一首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理解此词需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和理想抱负。该诗通过“少年”和“而今”的对比写出了他对“愁”的不同感受表现了诗人由少年壮志到怀才不遇到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和心路历程。那么我们对其愁也就能深刻地悟解了。我们每学习一位诗人及作品都会对其人其诗及所属诗(词)派的作品形成一个基本认识。如李白清新飘逸、傲视权贵杜甫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苏轼的豪迈奔放、乐观洒脱柳永的婉约纯真、离愁别恨李煜的绮丽多情、家国之恨等。懂得了这些我们读同类诗词就会形成一个基本的理解意向鉴赏起来也就容易“披文以入情”了。二、读写并重实践提高高考诗词鉴赏改为主观题注重对学生审美感悟和表达能力的考察提高了难度。所以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除了要掌握方法和规律外重要的一点还是做到读写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动口读、动脑思、动手写要使学生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读出真感受写出新见解。相反如果我们只是把精力投入到一个个单调的题目上就会导致学生只注重解题的技巧、方法成为一架解题的机器而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维有创造力的主体了。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就只能为做题而做题满足于一知半解而难以形成独特的语言感悟也就错失了悟得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的审美快感。更不用说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的熏染了。因此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我极为注重要求学生在读写上下工夫并且自己写下水文加强示范和引导。如鉴赏赵师秀的《约客》时我作简要点拨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赏析短文。不少同学能抓住特定景物、人物形象、映衬手法、语言特色等发而为文。在进行充分地讨论讲析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后我把自己写的赏析文章展示给学生帮助其在比较中进一步启发思路领悟诗歌鉴赏表达的方法和规律。这样通过指导学生写鉴赏体会既激发了学生读诗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提高了思考理解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三、理解内容赏析手法这是诗歌鉴赏的两项主要内容而两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诵读一首诗先总体把握其大意再看其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色进而分析出其情感内蕴或思想主旨。诗歌表现的基本内容主要有:思乡怀远、时事变迁、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忧国忧民、离愁别恨等。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有:修辞格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对偶、借代、移用、通感、夸张等;表现技巧如对比、映衬、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托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