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球媒体上海世博会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对于上海世博会这样一次“经济奥运会”全球媒体会关注那些主题呢?全球媒体在报道上海世博期间又会如何呈现中国的媒体形象呢?本文主要研究上海世博会期间全球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国家形象。文中所指的全球媒体是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国际媒体选取了覆盖全球五大洲的14个国家的近27家报纸涉及9种语言对其在2010年4月20日-2010年7月31日前三个月期间所有与上海世博会直接相关的报道或评论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这些全球报纸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对中国的关注主题及其世博会报道手法的特征。一、上海世博会全面提升了中国的全球关注度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从总体趋势来讲本文选取的全球报纸对上海世博会的关注度出现了大幅上升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I关注度在开幕之际达到高潮本文发现上述27家报纸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在世博会开幕之际出现了高潮它们在5月份的发稿量中有52%集中在4月27日-5月2日之问的6天内每天的发稿量平均达到了15-16篇5月份的报道总量达到了174篇。但在随后的两个月中总量逐步减少:6月份降到了71篇;7月份则更少为50篇。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上海世博会结束。这27家报纸对上海世博会关注度的这一总体趋势也符合全球网民对上海世博会的关注程度趋势。从表一谷歌全球网民点击世博会的趋势可以看出全球网民对上海世博会的“点击率”在2010年4月底和5月初(即世博会开幕之际)达到了最高峰而在6月和7月份则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此外谷歌点击趋势(GoogleTrends)还显示:全球网民对上海世博会这一重大事件的关注符合了新闻报道由近及远的原则(Proximity):由于上海世博会在上海点击(关注)上海世博会的网民人数最多的城市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其次是来自香港、新加坡、曼谷、吉隆坡和墨尔本等亚太国家的城市然后就是来自欧洲和美洲的城市。他们的关注度基本上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逐步向外围减弱的趋势。2日本和意大利的报道总量相对较多当然关注度的国别分布也有例外。据初步统计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以后的三个月中上海世博会新闻报道数量较多的国家前9位分别为:日本、意大利、法国、沙特、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和韩国。这些国家的报纸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报道量都超过了10篇。其中日本为80篇意大利接近50篇报道数量在5月到7月中均属于最多的国家。日本和意大利两国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总量相对较多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国家是上一届和下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国日本举办了2005年爱知世博会而意大利将要举办2015年的米兰世博会。这说明所在国的报纸对上海世博会的新闻报道与所在国家与世博会的关联度直接相关:即这些报纸所在国与世博会的关系越紧密它们关注上海世博会的程度也越高。二、新闻框架更趋立体化:呈现了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到目前为止本文发现上述27家报纸前三个月中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新闻框架没有出现像奥运会期间一边倒的情况而是以多元化为特点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具体而言本文认为这次上海世博会的新闻框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框架:首先是“中国世博框架”:本文发现上述27家报纸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新闻报道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从中国或上海切入或涉及到了中国的话题一般这些报道不会只停留在对世博会本身的报道而是以世博会为由头切入上海整个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生活乃至整个中国的报道视角如世博会组织工作、各个场馆建设和关于上海世博会的介绍和说明如城市化发展和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等尤其突出报道了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以及对上海这个城市的意义。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总体国家形象和上海城市形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其次是“所在国世博框架”:各国报纸把上海世博会纳入到了报纸所在国的本国视野最常见的切入点是报纸所在国在上海世博会的表现和把世博会与国内情况结合体现出了他们“国际新闻国内化”的倾向。最典型的是意大利报纸由于下一届世博会在米兰举办多数新闻报道会关注意大利如何办好下一届世博会。当然由于上海世博会是全球性事件也有一些国家的报纸以上海世博会为切入口关注与国际事务中利益休戚相关的其他国家如美国报纸关注伊朗问题俄罗斯关注美国等其他国家。最后就是“世博冲突框架”:总体而言世博冲突框架在上述27家报纸中的上海世博会报道中无论在数量上和强度上都没有出现2008年奥运会前后的情况。在数量上只有约20%的新闻报道引入了冲突框架;虽然与5月的新闻报道相比该框架在6月和7月两个月的新闻报道中稍微有所上升但其强度上也相对平和一般都是就世博会而谈世博会。具体来说世博冲突框架会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政府与民间社会之间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