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4686446A(43)申请公布日2022.07.01(21)申请号202210373848.3G01N33/558(2006.01)(22)申请日2022.04.11G01N33/577(2006.01)G01N33/569(2006.01)(83)生物保藏信息C12Q1/6844(2018.01)CGMCCNo.143062017.06.15C12Q1/689(2018.01)(71)申请人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12N15/11(2006.01)地址102206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国际信C12R1/01(2006.01)息产业基地高新四街8号申请人北京邦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王兆芹凡静静李楠赵正苗吴小胜(51)Int.Cl.C12N5/20(2006.01)C07K16/12(2006.01)G01N33/52(2006.01)G01N33/543(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54)发明名称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技术(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技术,特别适用于环介导等温基因扩增技术(LAMP技术)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残留量。本发明筛选出一株分泌抗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发现将其应用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技术要求低,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时间长,结果可靠性差等问题,适合各级实验室及基层单位推广使用。CN114686446ACN114686446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分泌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特征在于,命名为F‑4‑2,保藏编号为CGMCCNo.1430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瘤细胞株在制备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中的应用。3.一种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瘤细胞株或其传代细胞株分泌产生。2CN114686446A说明书1/8页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技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技术(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特别适用于环介导等温基因扩增技术(LAMP技术)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残留量。背景技术[0002]致病菌在食品安全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最近北京某大学就出现了一起由致病菌导致的群体中毒事件。致病菌种类较多,本申请人此次申请的是能够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技术。[0003]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因此,动物很容易感染该菌,并通过口腔‑粪便的途径进行传播。据报道,健康人粪便中单增李氏菌的携带率为0.6‑16%,有70%的人可短期带菌,4‑8%的水产品、5‑10%的奶及其产品、30%以上的肉制品及15%以上的家禽均被该菌污染。人主要通过食入软奶酪、未充分加热的鸡肉、未再次加热的热狗、鲜牛奶、巴氏消毒奶、冰激凌、生牛排、羊排、卷心菜色拉、芹菜、西红柿、法式馅饼、冻猪舌等而感染,约占85‑90%的病例是由被污染的食品引起的。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栖居于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引起感染,性接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上升趋势。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0004]传统的致病微生物检测方法有国标法和纸片法,这些操作复杂且测试周期长的检测方法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不能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对食品检测方面的需要,因此,建立一种在食品中快速、高效灵敏的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是必要的。[0005]本申请筛选出一株分泌抗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发现将其应用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分泌抗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将其应用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用来快速鉴定单增李斯特菌。[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8]一株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其命名为F‑4‑2,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4306。[0009]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它由所述保藏编号为CGMCCNo.14306的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F‑4‑2所分泌产生。[0010]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含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