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12.doc
一吃****继勇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相关资料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12.doc
12.3波长、频率和波速【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波的波长能在波的图象中求出波的波长.2.知道什么是波传播的周期(频率)理解周期(频率)与质点振动周期(频率)的关系.3.理解决定波的周期(频率)的因素并知道其在波传播过程中的特点.4.理解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实际问题。【新课教学】一、波长(λ).在教材中可以看出由质点1发出的振动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12.doc
第-5-页12.5多普勒效应一、教学目标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了解一些它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具:计算机、大屏幕、多媒体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前面的讨论中波源和观察者都是相对介质静止的波源的频率和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是相同的若波源或观察者或它们两者均相对介质运动则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和波源的真实频率一般并不相同这种现象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12.doc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和教案设计思想:波是一种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也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波的形成和传播”是“机械波”一章的基础学生正确认识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规律对于顺利学习其他各节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规律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深刻认识波的形成、波的分类和波的传播规律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的教学理念设计和实施本课教学的一些措施如下。1、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演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12.doc
《波长、频率和波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波的波长能在波的图象中求出波长。2.知道什么是波传播的周期(频率)理解各质点振动周期与波源振动周期的关系。3.知道波速的物理意义理解波长、周期和波速之间的关系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波长、频率和波速等概念的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2.通过画出下一时刻或前一时刻波形的训练提高绘图技能同时体会波动的时间和空间周期性。3.通过对波动问题多解性的讨论训练学生全面、周密思考问题的素质。【情感态度与价值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12.doc
第十二章机械波§12.3波长、频率和波速教案学案练案第一课时备课:杨萍审核:姚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什么是波的波长能在波的图象中求出波长。②知道什么是波传播的周期(频率)理解周期与质点振动周期的关系。③理解决定波的周期的因素并知道其在波的传播过程中的特点。④理解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学会应用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二、教学重点:理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