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如何突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合作方式改革与机制创新推动“面”与“点”的无缝对接是今后校企合作探索的中心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紧密结合市场和企业需要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一般来说工科院校学生可以较早“规模性”地进入企业进行专业操作实习。而财经类高职院校则不同一方面参加实习学生多另一方面企业容纳能力小这种“面”与“点”的数量对接关系在校企合作中严重失衡。如何突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合作方式改革与机制创新推动“面”与“点”的无缝对接是今后校企合作探索的中心课题。校企合作的困境是“点”“面”脱节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设置专业逐步形成了以财务会计、物流管理、金融保险为特色的多学科财经专业体系。这些专业就业辐射面广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好。但在学校高就业率的背后毕业生的就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就业层次相对较低部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偏弱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还存在一些软肋还没有完全摸准财经类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办校进厂”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学生“面”与岗位“点”数量脱节现象依然存在。岗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比如财经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目标企业的产业归属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主要是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快速融入全球化各种新的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从业者既要有熟练的工作技能又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较强的创新思维而这些能力对于刚出校门的毕业生是不可能完全具备的。即便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学生可能更多的是给企业增添“麻烦”增加企业的行政成本和管理负担。出于经济效率与管理成本等因素考虑企业不愿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岗位具有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像财经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标企业在规模性质上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接纳实习学生的能力十分有限。而那些接纳能力强的大公司或国有金融机构其工作内容又往往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和重要决策对从业者的从业资格、工作资历都有较高要求。如在一些大型会计事务所或财务公司会计信息的内部性决定了其核心业务工作只会由公司高资历的员工来掌握。有些金融机构如银行必须是省一级机构才有权力接受实习生或者招聘人才下属支行等基层机构无任何用人权力。在这些机构学校与之很难开展深度合作。学生即使进入企业实习一般也主要从事一些日常琐事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业务实践操作。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相对滞后。要保证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就必须有与教学需要配套的教材、课件、案例、实训仿真系统等教学资源。现实中有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除了难度降低以外理论性偏强缺乏实践指导性体现不出与本科教学的区别;有的实训课程内容与教学案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及时更新案例。另外目前有些专业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加实验实训来完成往往就是教师讲解、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进行操作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书本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实践操作而对于真正的业务处理还是束手无策。很多学生毕业后反映在学校所学与实际工作岗位所做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岗位要求与学生业务素质达不到“无缝对接”增加了企业提供实习岗位的顾虑。校企合作的突破口是化“面”为“点”“点”“面”脱节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的结点所在。解决问题的思路无非有二:要么聚“点”成“面”企业提供的岗位“点”数量增加至岗位“面”实现“面”与“面”之间的规模性对接;要么是化“面”为“点”通过机制创新将学生“面”分解为“点”实现“点”与“点”的直接对接。利益失衡决定了聚“点”成“面”在校企合作中的乏力。合作企业出于种种因素考虑不可能为学校大量增加实习岗位。究其本质还是校企双方缺少利益结合点。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其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就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为学校提供岗位培养学生支付成本但没有获得与之平衡的对等利益。从理论上讲企业只有通过直接参与职业教育将企业实践条件提供给学校才能培养出为自身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提高在岗员工的工作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企业似乎并不是很“买账”参与热情度不高。比如对于物流、物业管理等专业企业的合作意愿不强因为企业在普通本科院校也可以寻求到合格的毕业生甚至可以通过招收中专或者高中毕业生然后进行岗前培训来满足岗位要求因此觉得没有必要花费成本参与校企合作。对于企业员工的在岗培训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讲师高层次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