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华为热”也需要冷思考.2016年5月26日华为在北京举行HUAWEIMateBook2016新品发布会。华为公司现在已经成了中国经济乃至“政治经济”领域的最大热门之一。从公众到高层一片叫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未有一家公司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有人认为华为是实体经济的代表当其他IT企业都去做金融唯有它坚守实业。所以“华为热”代表了中国经济的一种“价值取向”。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华为固然是一家一流企业但也没有必要过度吹捧。外部需求下滑内部经济放缓华为亦无法在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走弱的过程中独善其身。它再次走到节点需要变革。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华为过去的成功在于它最大限度地组织和利用好世界上最大规模出身寒门、却充满出人头地欲望的聪明工程师的大脑。但是它却没有足够利用好这个国家数量惊人的低廉资金这是过去的遗憾也是未来的机遇。华为突然变“热”越来越“热”而长期低调得超乎想象的任正非也突然频繁“高调”。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分红“神话”在普通人工资不涨房价却节节攀升的时代华为员工的高收入又成为了一个大热门。前不久先是任正非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到了深圳房价高增加了企业成本。现在公众关注焦点又分散到了华为员工的高收入上。甚至有人戏谑地说是华为员工的高收入推高了深圳房价。一则网络爆料显示华为一位“22级员工”在2015年的收入竟然超过500万元这包括了工资、分红、奖金和补助等。其中分红最为大宗超过了300万。“22级员工”为地区部门副总裁在华为有千人左右。因此有估计认为华为去年有千人的年收入都达到了这个数字。还有人说如果统计门槛降低到“年薪百万”那么华为超过万人达到了这个水准。华为并未对以上收入数据公开置评。但这家公司的高收入早已不是秘密在深圳IT圈华为高收入的“神话”在2010年前后开始广为人知。彼时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并无足够醒目的亮点也尚未推出而华为是深圳IT圈独领风骚的巨头。一些外资IT公司的中层员工纷纷从上海、北京前来深圳投奔这家他们认为前途无量的企业。实际上这一时段并非华为公司规模发展的顶峰。当时华为的业务重点依然是运营商和企业这两块“对公业务”而针对个人消费者的终端版块不愠不火知名机型较少并没有和国产手机“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中的其他三家拉开差距。不过这一时段却可以说是华为经营效率的顶峰。华为公开的财务报告显示2010年华为的营业利润率达到了16.8%这是2006年至2015年10年间的峰值。(表1)10年前的2006年华为这一指标为7.3%随后稳步上升在2010年后数据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是下滑。2015年华为营业利润率为11.6%和峰值时段2010年相比降低超过5个百分点。企业在经过扩张之后市场趋于饱和价格战打响营业利润率下滑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尤其在通讯设备、移动终端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而且还要考虑到华为巨大的规模达到这个利润率水平已经实属不易。营业利润并非“窥测”华为走向的唯一指标。由于独特的“员工持股”模式另一个指标或许更有价值。从以上“22级员工”的收入可以看出华为员工的高收入很大部分来自于其作为“股东”的分红而分红来源是净利润。在财务学上净利润要么作为留存收益用来增加股东权益要么用来对股东分红。换言之对每一份股权而言其享有的分红数额必须以净利润为基础同时还要考虑股权的总额。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所有者权益报酬率(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这个指标。华为的年报中并未公布平均股东权益但可以用期末股东权益计算出一个近似的所有者权益报酬率。(表2)通过计算发现近10年来华为的所有者权益报酬率同样是在2010年达到了顶峰为36.93%。如果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持股员工手中有100元的华为股份那么仅仅在这一年华为就帮股东赚了36.93元。这是极具吸引力的投资高过了当时的深圳房价涨幅。因此当时的华为员工必然认股踊跃。但华为的所有者权益报酬率变动趋势和营业利润率相似也是先增后减。2006年这一数字是19.18%2015年为30.99%。尽管30.99%的数字依然笑傲同侪但这种变动本质上也意味着企业帮股东赚钱能力正在下降对股东的吸引力也在衰减。那么有人不禁要问这种独特的“员工持股”滚动式融资模式还能走多久?模式缺陷华为“员工持股”的融资模式可以说是人类企业融资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当然也是“异类”。前几年媒体曾一度“炮轰”这种模式。据报道该融资模式可以这样理解:华为有数万员工“股东”但员工并非真正持有华为股票而是通过职工持股会这类的机构“代持”。对这种“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