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高校汉语言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汉语言语法是汉语言的脉络是维系汉语结构的构成法则。在汉语言语法教学中不断探讨专业理论对汉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汉语言教学中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联系和方式。[关键词]汉语言;语法教学;复合词;句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汉语言作为高校不可缺少的专业不仅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意识还是我国传统精神文明的根本体现。探索汉语言语法教学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主要探讨汉语言语法教学中对复合词和句法的联系和实现方式的研究。汉语的复合词结构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是指汉语复合词的内部结构大都可以参照句法结构关系去分析和解释。句法结构关系有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等等绝大部分复合词也是按照这几类结构关系组成的。在教学中注意到复合词的结构对词义的影响是制约词义理解的重要因素而复合词的结构与句法结构又有相通之处。比较:黄金-金黄、油灯-灯油。每对偏正式复合词都是由相同语素构成的但词义却不同“黄金”的词义不同于“金黄”“油灯”的词义不同于“灯油”这种词义的改变归结于结构关系的变化:语素位置的颠倒逆转了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前一复合词的核心成分在后一复合词中成为修饰成分修饰成分成为核心成分从而形成词义不同的复合词这与句法中偏正结构“中国的人民”不同于“人民的中国”“老师的朋友”不同于“朋友的老师”是相通的。不仅偏正复合词如此对其他结构类型的复合词而言结构关系同样是影响词义理解的重要因素对词义的正确理解包含着对复合词结构关系的认识而这些结构关系又是与句法结构关系相类似的。在语法教学中始终贯穿这种联系。汉语复合词结构和句法结构的一致性是指复合词构词成分之间存在着类似于句法的结构关系二者是相通的。这种结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影响着我们对词义的理解和认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矛盾性指在对等的分析平面结构异同的分析结果不同。句法结构内存在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两种结构关系句法结构关系相同的语句语义结构关系不一定相同。如从句法结构关系上看“小明的钱包”和“人造革的钱包”都是偏正结构但从语义结构关系上看前者的修饰语表领有者后者的修饰语表质料二者并不相同。复合词的情况与此类似“牛角”和“白猫”都是偏正式但前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后者却是属性和属性所有者的关系在这个分析平面上二者并不相同。所谓复合词与句法结构的一致性主要是就对等的句法结构关系的分析平面而言的至于在对等的语义结构关系的分析平面上复合词与句法结构的异同问题难以得到确定的答案。在教学中应时刻联系这种关系的表现方式。?跨层整合是一种由非语言单位演变为语言单位的词汇化方式之一即不在同一组合层次上的两个相邻成分常常在线性序列上相邻出现而跨越原来的组合层次整合成词。例如:“利害关于天下是非公于人心”中的“关”是动词“于天下”是它的补语“关”和“于”并非同一组合层次上的直接成分后来它们跨越组合层次而整合为一个介词。实现跨层整合的通常是“实词+虚词”或“虚词+虚词”的线性序列整合的结果多为虚词。由于实现跨层整合的原线性序列并非句法结构体也就没有什么句法结构关系可以传导给复合词因此这样整合而成的复合词其内部结构往往无法参照句法结构来分析。例如:“否则”中的“否”和“则”本不在同一个组合层次上“否”代表一个假设小句相当于“如果不这样”“则”是一个连词在“否”后引出相关结论或后果意思是“那么就”两个词并不构成一个短语后来逐渐跨层整合为连词。语法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传承性与差异性。词汇具有历史继承性。现代汉语相当一部分复合词是直接从先秦时期继承下来的这些复合词是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古代汉语句法形式虽然退出交际领域由于词汇的凝固性和历史继承性而遗存于复合词之中。如: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比较自由地做状语修饰动词不少名状式的短语凝固成词并沿用至今虽然在现代汉语句法上名状式已基本消失但这种结构形式却保留在“鞭策”“蚕食”“瓜分”“网罗”等复合词之中。在古代汉语里数词可以直接与名词组合但到了现代汉语里数词必须借助量词才能与名词结合“数词+名词”结构形式虽然在现代汉语句法中消失了却通过词汇的历史继承而保留在“四海”“四季”“五谷”“六亲”“六畜”等复合词之中教学中要注意这种传承性表现。作为一名汉语言工作者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来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更新专业理论、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并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此来产生出新的教学成果。本文关于在汉语言语法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参考文献:[1]薄守生.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