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德育素养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不是看一个人道德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是听其口若悬河的演讲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专业德育教师应在加强学生德育知识掌握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并积极抓住契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与各科教学融合起来“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科教学以德育为核心。非专业德育教师则应在各科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方式利用蕴藏于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和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强化其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促进其道德行为的养成。只有二者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育人目标。一、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素养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师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片面重视知识的价值忽视学生的道德养成使道德教育流于表面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在传统评价体系的影响下非专业德育教师片面地认为自己的职责仅限于学科教学方面的育人即智育、美育和体育德育是专职德育教师或班主任的分内职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成为不少非专业德育教师的“尚方宝剑”。于是教育仅限于学科教学德育则被剥离出去。另外以往对于教师的评价仅限于学生的学科成绩“道德教育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成为一句空话。结果德育力度不够、渗透性不强使德育脱离了与其他学科文化知识的联系而变得枯燥无味脱离了现实生活难以让学生接受。专业德育教师则将德育囿于道德认知的狭小范围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则成了德育课的副产品。2.教师责任意识薄弱教育具有两种价值维度:人文价值和工具价值。但教育的本质在于“使人为善使人成为人”其工具价值只是达成人的幸福的一种手段。赫尔巴特曾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这一论断揭示了教育的本体意义。鲁洁教授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教育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这个外部物质世界。”在致力于传授“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的同时放弃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导致学生不关心世界与人的价值和意义只服从外在的目的功利性淹没了教育的内在意义。人类应以建立在科学理性之上的人文精神来规范、统领科学而道德正是知识经济时代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基础。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造就完整的人。因此教师应该本着对育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强化责任意识。3.教师德育观念滞后德育方法简单德育观念的落后阻碍了教师对学生道德的全面提升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德育方法的因循守旧。“管住学生使之遵纪守法搞好学习就是学校的德育任务”的任务观和“学习好听话=好学生”的人才观势必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从而使学生失去独立、自由发展的自觉意识。德育方法单一化、粗暴化表现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即教师常以批评、禁止、训斥、惩罚等方法强制学生使学生成为道德条目的存储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个性与主体性被淹没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发展。这种注入式的德育虽然能让青少年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其缺乏沟通、对话、多向交流缺乏让学生在“行”中感悟、体验、思索、反省的必要的实践步骤忽视了作为德育对象的学生的参与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过程和方法简单化内化与转化的环节被省略必然难以让学生形成道德方面的自我意识。二、教师德育素养提升策略基于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素养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1.教师的良好品德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教师没有高尚的师德便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因此教师不仅要遵守师德规范而且要不断地加强个人修养努力使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视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2.深厚的德育理论修养是教师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德育工作是一门科学性和理论性很强的工作。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体应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广泛学习和研究德育规律掌握德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了解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开展德育工作从而克服德育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唯有教师的德育过程符合学生的品德形成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3.与时俱进的德育观念和合理的德育方法是教师进行德育的关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以及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趋势要求人们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并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社会改革。多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