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穿越时空的对话--统编五上第八单元《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五上第八单元以读书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谈论了从古到今人们的读书态度、方法、经历和感悟。之后编排的是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推荐一本书》,这两个学习内容也紧扣“读书”的主题。值得一提的是,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也是关于读书的主题。这样的单元编排,别具匠心,充分体现了单元的整体性。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层面的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习作层面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基于教材的编排特点,本单元可以整体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读书沙龙——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参与这场对话的“嘉宾”有古代的孔子、苏轼、朱熹和现代的冰心、叶文玲,而我们的学生则当然是这场对话的主角。 《古人谈读书》作为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文言文。课文选取了我国古代两位儒学大师孔子和朱熹关于读书的经典论述。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对于文言文学习的难点——理解字句,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方法,比如参考注释、单字组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等。所以,在字句理解的时候,可以稍微放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去理解,教师只需要在关键字句上做点拨引导即可。 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非常重要。小学文言文是启蒙教学,主要的任务是形成初步的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文言文所承载的思想文化。 以读为本,通读—悟读—化读—拓读,是文言文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逻辑。本课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来展开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言字句,读懂内容。 3.能够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理解孔子和朱熹谈论读书的观点,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读书实践。 4.拓展诵读孔子和朱熹论读书的其他经典名言。 教学过程 ◎创设单元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出示单元篇章页,读一读单元主题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关于读书的一句著名论述,他的观点是什么,你读懂了吗? 交流,明确:书要反复读,不仅要读熟,还要深入思考。 这个单元,我们将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读书沙龙活动。参加这场读书沙龙活动的,有多位重量级的特邀“嘉宾”,除了为我们开场的苏轼,还有谁呢? 课件先后出示本单元的课文作者:孔子、朱熹、冰心、叶文玲。 我们将通过本单元课文、语文园地的学习,与这些重量级的“嘉宾”展开一场关于读书的对话,同时还将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分享我们的读书体会和经验。 第一课时(孔子论读书) ◎导入:揭示课题,了解孔子 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与古代的两位思想家孔子和朱熹展开关于读书的对话,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揭示课题:古人谈读书。 这节课,我们先来听听孔子是怎么谈论读书的。 对于孔子,你了解多少呢?交流后出示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通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1.古人写文章,用的是文言。文言文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诵读。 出示课文:这六句话,都出自孔子的《论语》,有点难读哦。 2.教师逐句领读,学生跟读一遍。 你发现了吗?哪几个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呢?(知、识)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读吗?(参看注释)还有哪个字,特别容易读错呢?(诲) 3.学生自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4.指名朗读。 5.其实,在古代,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哦。现在去掉标点符号,你还会读吗?指名逐句朗读,再齐读。 ◎悟读:多种方法,理解字句 1.刚才我们已经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把这几句话读通顺了。那么,这几句话的意思有没有读明白呢?学习文言文,难就难在理解文言字句的意思。说说看,理解难懂的文言字句,有哪些方法呢? 交流,归纳: ①参看注释 ②联系上下文猜想 ③联系生活经验猜想 ④单字组词法 ⑤结合插图 ⑥查字典、查资料 …… 2.学生运用上述方法,自己尝试理解这六句话的意思,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 3.交流反馈,借助支架,逐句理解: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不要____________,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明而且好学,不要因为_____________而感到羞耻。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把知识记在心里,_____________,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