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流的班主任,必是情理相融的家校分歧化解高手 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上,老师与家长如同两位辛勤的园丁,各自怀揣着对花朵最真挚的期盼。然而,时而风起,理念之叶轻轻碰撞,产生出微妙的分歧。老师或许更注重知识的灌溉与理性的培育,而家长则满心温柔,渴望孩子心灵的滋养与情感的呵护。 面对这细微的裂痕,最需要的是一缕和煦的情理相融之风。通过心贴心的沟通,让理性的光芒照亮情感的角落,也让温暖的情怀成为理性思考的底色。在相互的理解与尊重中,将分歧化作滋养孩子成长的沃土,携手绘制出一幅幅和谐共育的美好画卷。 双向了解,知己知彼 曾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家校沟通。第一次联系该家长,是反映孩子的语文作业太过敷衍,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希望家长能抽空关注下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不需辅导,只需看字迹是否工整。我发过去长长的一段文字,家长回复了“收到”二字。第二次联系该家长,是发现孩子最近上课状态特别糟糕,随意讲话,基本不听课。与孩子聊天,大致了解了他放学回家后杂乱无序且与学习毫无关联的时间安排后,建议孩子家长能协调下上班时间,尽量能兼顾下孩子的学业。 这是一个极有学习潜力的孩子,若是能家校合力,共同帮助他提升自控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就不会眼睁睁看着一个本应有个好前途的孩子浪费大好时光。我相信,对任何一个恨铁不成钢的学生,这是许多负责任的老师共同的做法。 然而,来自家长的反应让我始料未及,简单地整理一下:第一,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管理孩子的学习;第二,孩子交给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家长无需理会;第三,孩子母亲在孩子年幼时离家,没有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第四,家长忙着赚钱养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 第三个情况,是我没有提前了解到的。或许正是这个问题触发了孩子父亲的痛处,因而才会导致他带着情绪与我沟通。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家校沟通,同样如此。 很多时候,家长与老师的教育理念有分歧,基本源于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了解。因此,在解决分歧之前,老师不妨采取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家长们的教育理念及困惑。同时,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有效地帮助教师快速全面地摸清每个孩子及其背后家庭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家校对话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保持冷静,真诚对话 曾有一位家长向学校投诉,反映我们班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孩子经常要写到凌晨,紧接着便是对如今教育的各种控诉。听到这个反映,我第一时间是深感诧异的,这个男孩的成绩在我们班名列前茅,如果他都需要写作业到凌晨,那么其他中等偏下的孩子,那不是每天都活在与作业奋战的暗无天日里? 当校领导责令作为班主任的我与该家长沟通时,我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表达了我对孩子的心疼以及对家长的理解。同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询问班级其他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并非作业太多,而是男孩每天都是等爸爸九点左右下班回到家才开始写作业,家里无父母监管时,则是抓紧时间玩手机。 经过我的抽样调查与真诚对话,真相大白于天下。万幸的是这个一直被蒙在鼓里的父亲还未在孩子面前痛诉过他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只是通过微信向我诉说诸多抱怨。如若孩子也一直处于这种对学校、对老师不满的状态,那对孩子的成长而言,后果简直难以想象。 作为老师,当家长与我们的教育理念产生分歧,与其抱怨,不如保持冷静,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与家长展开真诚的对话。 换位思考,寻求共识 去年带毕业班,一个女孩因突然确诊某种传染性疾病而无法正常上学,只能隔离在家。疾病的困扰、生活的停摆、身体的隔离,让这个本就心理脆弱的女孩彻底崩溃,连带着她母亲的心理也大受影响。作为班主任,我既要为女孩提供持续的情绪疏导和学习辅导,又要给予孩子母亲必要的情感支持。多方努力之下,女孩的备考状态整体趋于稳定。 但是,拍毕业照前夕,女孩妈妈向我提出诉求,可否同意女孩回校拍毕业照?无需向领导请示,按照相关规定,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可我不能如此粗暴地拒绝女孩母亲的诉求,因为站在她的立场,她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留下缺席毕业照的遗憾。后来,我们想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女孩母亲提供孩子穿着校服的照片,班级拍毕业照时特意留出一个空位,最后再请摄影师尽量不着痕迹地P上去。当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得到回应,女孩和她妈妈都皆大欢喜。 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当遭遇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分歧,教师不应陷入情绪化,而应换位思考,理解和安抚家长的情绪,以“为了共同的孩子”为前提,协商出一个合力助力孩子成长的方案。 由于价值观念、认知角度、对孩子期望值等差异,家校发生意见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老师,当与家长意见不一致时,可以在尊重家长个人意见的同时,用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客观事实来说话,以情以理以德服人。为了共同的孩子,这是家校共育的基础与前提。唯有家长、学校、孩子之间形成坚不可摧的互信力,才能助力孩子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