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
YY****。。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相关资料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言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pptx
会计学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言风格柔媚纤巧。在文人的观念中,诗庄词媚,词为艳科(指词所具的柔软性、绮艳性、婉媚性)。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言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doc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三维目标:1、了解苏轼成就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2、把握住词鉴赏的技巧,学习赏析、评价诗词中的形象;3、理解古典诗词中“曲笔”手法,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4、通过对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精神;5、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1、探究文章的“词眼”,并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2、赏析词中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理解苏轼儒、佛、道糅为一体的思想在本词中的体现。电教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1、诵读法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doc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