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陕西省榆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然题材纪录片拍摄难度大,门槛高。这是因为其不仅要展现山川万物非同寻常的“外在美",还要深入挖掘作品的“内在美”,在意蕴表达、审美旨趣、主题凸显等方面展现自然之美。近年来,中国纪录片人在自然题材领域持续发力,制作出《遇见最极致的中国》《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雪豹和她的朋友们》《行进中的美丽中国》等一批精品力作,这些作品以极强的影像表现力和情感冲击力给观众带来震撼心灵的观赏体验。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和生物资源,是自然题材纪录片创作的天然富矿。无论是高山大川、江河湖海、森林沙漠,还是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要将自然之美、生命之奇转化为高品质影像,抗战是多方面的。 风景常在于险远,自然题材纪录片的拍摄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现实题材,很多“极致”影像都来自特珠环境与“极蝙”场景。为了呈现难得一见的画面,创作团队克服野外生存困难,深入人迹罕至的场所,采用蹲守、伪装、隐蔽等特殊拍摄方式,利用航拍、微距、水下摄影、遥感卫星摄影、超高清影像等技术,捕捉大量稍纵即逝的珍贵影像。 自然题材纪录片除了借助科技力量打造极致震撼的视听奇观,还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严谨的语言提升作品的信息量、科普性。除了需要创作者熟悉拍摄对象的资源分布、物种习性这个基本前提,还需要相应研究领域的学术支持。为了保障作品内容的权威性,跨学科团队的协同合作尤为重要。(大地之上》的主创团队关注地理学、气象学、考古学、人类学及历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采访清华大学等高校与中科院等研究机构的近50名专家学者,与他们探讨土地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千里冰封的极寒地带,到热带海域的酷热之地,《蔚蓝之境》涉猎红树林、册期礁、海草床等中国海域最具代表性的生物,这也得益于权威海洋研究机构和顶尖海洋学家的把控与指导。 国产自然题材纪录片精彩呈现丰富多料的生态物种,在人与自然万物的趣味互动、诗意呈现中,赞颂自然力量,讴歌生命繁茂,让顽强的生命意志、蓬勃的生命气息与丰盈的生命状态被更多人看见,讲述具有感染力的中国故事。 (摘编自顾亚奇、袁文洁《立体、深层、多维呈现中国之美》) 材料二: 在纪实节目领域里,自然类题材的纪录片始终稳占一席之地,对全球现众有着经久不衰的吸引力。从《美丽中国)《天行情歌》《我们诞生在中国》到《未至之境)《最美华夏:中国的野生国宝们)《众神之地》,近年来中国纪录片人在挖掘自然题材纪录片的道路上不断尝试、摸索、开拓、创断,涉及的主题和细分门奥不断多样化、精细化,大量化秀作品也随之相继出现。 大自然给我们一种极度包容的感觉,总是能唤醒我们、启发我们,大自然本身的魅力就是我们创作的根本动力。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有许多发现是从观察和感受自然而来的,大道至简,拍摄和探寻大自然里的故事总能让人从纷繁复杂的表象里找到简单的快乐,自然中能量的流动、循环能够引发人的兴趣和思考,产生创作欲和表达欲。地理影响了历史,所史造就了文明,了解中国的自热故事,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孕育我们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 人类在地球上存在、运转、繁析生息,与万千生命共享家园,与自然和谐共生。中西方对于自然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同。中国人看待自然,以及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跟西方人是有蛮大差别的。如何将中国的自然故事向世界讲得更精彩,让国际市场更多地关注到中国的自然题材纪录片,最重要的就是“平等”二字。 讲述视角要保持“平等”,放下作为人类的自以为是,去看、去想象、去观察遇到的生物和自然。当你的出发点是希望平等地去看待一个物种,进入它的世界去理解它,听之所听、感之所感,其实你的很多道路是打开的,你会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展现、去讲述。当你做到这点的时候,不管这个物种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我相信这个故事都一样是人类共通的,是全世界都能看得懂的。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到中国的自然故事,就需要更深入、更平等、更真实地进入它们的世界。而非仅仅停留在浅显的层面,觉得就只是展现一个“美”,或者就是“奇怪”“可爱“这些比较表面的理解。 中国自然题材故事是有魅力的,甚至比很多剧情类或商业化节目更容易被海外观众理解。大家对自然都是崇敬的、向往的,没有太多争议,没有国界、政治上的隔阂。我们要把真实的自然故事记录下来,讲述出来,学习国外制作团队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经验是一方面,但纯粹对影像、技术、形式进行模仿还不够,与国际创作和发行团队进行专业化、市场化、体系化合作,是国际传播非常好的桥梁。近年来实现“走出去”的中国自然类纪录片,与国际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对双方来说可以实现共赢。 (摘编自吴晓洋《中国自然题材纪录片会有它独特的一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