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友邦惊诧”是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电文上摘引的,加上引号除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国民党政府的口吻,使他们所谓的“友邦”)外,还含有嘲讽和否定的意思,带有明显的驳论口吻。 友邦,本指友好国家,此文中指的是侵略成性的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他们支持国民党政府打内战,处处维护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和他们在中国的侵略复兴。 “惊诧”,惊讶,诧异,是所谓的惊诧,其实是一点也不惊诧;“论”是议论、驳斥的意思。五个字既简明概括,又含蓄有力,并表明重点在于驳斥谬论。背景简介 1913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仅三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的黑、吉、辽三省。中国共产党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号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各地爱国学生三次到南京举行请愿活动。国民党政府对学生采取欺骗手段,说要依靠“国联公理之判决”,要学生回去,“安心读书”;后于12月17日竟下令打死打伤学生100多人;为了掩盖罪行,国民党政府竟诬蔑学生,给学生加上了种种罪名,在这种情况下,鲁迅挺身而出,揭露国民党政府卖国投降的罪行,对“友邦惊诧”的谬论进行批驳。生字 解词 文学常识 综合练习攒击: 私逮: 屠戮: 敷衍 塞责 兹 本埠 2惊诧: 不道: 攒击: 私逮:莫名 国将不国 屠戮敷衍塞责 兹2 在生活中,听到一些不正确的说法,人们常常写文章进行批驳,以澄清思想,端正认识。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通常叫做驳论文。驳论有时是直接驳论点,有时是驳论据。 、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的种类、论证的方法各有那些? 、论证方式有几种? 论点:“1” 摆出敌论 (第段)论据:“2”1、“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第8自然段):文章最后的附录,摘引“申报”的电文。补写事实,驳斥敌论论据。第二部分分为三层:(1).一般的驳论文章,多是先摆出谬论,而后展开批驳。本文却不是这样,请同学们概括一下本文摆出谬论之前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这一句明确了事实的真相,说明学生请愿的正确。提问。对这种“读书”论调,鲁迅是如何批驳的呢?你怎样理解“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这句话?本文先交代谬论出笼的背景,而后摆出谬论,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敌 论 据: 敌 论 点: 对反动论点中“国将不国”里的两个“国”,如何理解?“好个‘友邦人士’!”这句话的实际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些所谓的“友帮”对什么“惊诧”,对什么“不惊诧”呢? 追问:三个“不惊诧”和一个“惊诧”各说明什么意思?在运用事实进行批驳后,鲁迅用难以抑制的满腔怒火向敌人强烈斥责:“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土’!是些什么东西!”运用了修辞方法?说明了什么?按“友邦人士”的逻辑,怎样才算一个国呢?“永远‘国’下去”的“国”字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永远‘国’下去”中的“国”什么意思? 研读第6段。 第7段中的反问句,是谁再问?问的是谁?说明了什么?段中两个“无法劝阻”各是什么含义?“作什么用的呀,军政当局呀?”说明了什么?敌论已驳倒了,为什么还引用《申报》上的这则消息内容?两则消息分别说明了什么? 文章最后一句话起什么作用?反动论点:“友邦……不国” 摆敌论 反动论据:学生“罪行”总结中心: 本文以强烈的革命义愤、具体确凿的事实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猛烈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对革命人民的残酷镇压,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的卖国投降路线,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国民党的所谓“友邦”及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和他们妄图瓜分中国的罪恶阴谋。这是一篇反侵略反卖国的战斗檄文。本文的写法。 ⑴抓住论敌要害,层层深入地驳论点论据。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鲁迅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该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得不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