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政治新编教材教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道路问题。 (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二、如何解决: 1.遵循了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经济危机实质、根源及其解决方式),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中国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不经过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 第一阶段由空想变为科学(《共产党宣言》发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由理论变为实践(十月革命的意义);由一国到多国(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近代“双半”性质——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使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新中国成立意义)——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4.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改革开放的意义)——发展——完善(四个自信)。 5.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梦——四个伟大——新思想(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五位一体的全面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十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 三、重点考点 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统领,重点考查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中国成立意义、三大改造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新时代主要矛盾、中国梦和四个伟大等。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一、要解决问题是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需要的无限性矛盾亦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解决方式——让市场调节更有效、让宏观调控更有力、让微观主体更有活力); 2.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 (解决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需要三个制度支撑----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三条实现路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研判: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利后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 中央对策: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大关键:科技自立自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②扩大需求重点: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以及民间投资;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帮助企业恢复元气(民营企业)、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④深化改革开放: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⑤防范化解风险:金融、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新冠疫情防控;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大兴调查研究。 二、如何解决: 1.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 (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经济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搞好社会公平,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调节更有效、宏观调控更有力、微观主体更有活力); 4.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解决好企业尤其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积极发挥财政作用(优化营商环境) 5.落实新发展理念 (尤其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动力、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6.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7.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第一,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第二,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8.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转变对外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