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传统文化依赖的 社会政治制度一、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制度即血缘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解决职权和财产分配,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根据现存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萌芽于夏代,成雏型商代后期,最终确立于周代.宗法家族只是盛行于西周时代. 秦代以后2000年里,占主导地位的宗族,基本上是一种「亲情家族」. 前者以经济制约和宗法联系为特征,组成组织严密、形式复杂的「他导型」宗族; 后者则以心理需要为特征,以伦理道德为纽带,构成组织形式相对松散、仅附会小宗之法的「内导型」宗族。㈠宗法制度的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度的总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这种继承方式遏制了一般的王室成员对王位的觊觎。这种注重血缘关系、强调伦常秩序的基本原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立嫡以长不以贤——嫡妻所生的长子。 立子以贵不以长——庶妻级别最高的儿子。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点在于定名分,即王位早有归属,嫡长子只有一个,只有他有权占据王位,这就杜绝了兄弟之间为争王位而造成的祸乱。 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嫡长子继承王位是天经地义,他的贤与不贤不在考虑之列,哪怕他是个傻子照样继续王位。2.封邦建国制秦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但以后历代王朝还有不同程度分封,只是性质不尽相同罢了。 同嫡长子继承制一样,分封制也是企图以血缘纽带巩固政权。 实际上,分封制往往是造成诸侯割据,连年征战不止。如东周列国。3.宗庙祭祀制宗庙是包括天子在内的各级大宗供奉祖先神位的场所。 宗庙祭祀制度是为了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 核心是强调尊祖敬宗,家族本位。 宗庙祭祀制度,即祭祀几代祖宗的制度,自周代开始,经过秦汉,曹魏至清代基本上保持了下来。 只是有些朝代的宗庙的数量有增减。如王莽祭九庙。唐开元十年立九室——祭九代祖先。天神祭祀是古代祭礼中的重要祭祀活动。天神祭祀包括天帝祭祀、日月星辰祭祀、气象祭祀三种。地神在祭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地神古代称为地祗。地神祭祀主要包括大地祭祀、社稷祭祀、山川祭祀等。从周代开始确立了宗法制度,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宗法社会里,尊祖、敬祖的意识浓郁,人们对血亲的祖先和人文的祖先有着很强的追念和依赖心理,定期举行各种祭祀仪式,通过与祖先对话的形式,达到维持现实秩序。(二)秦汉之际,宗法家族开始向亲情宗族转型 1.地主制经济取代领主制经济,宗法统治失去经济基础。东周年间,特别是春秋后期,土地商品化伴随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大量出现。从此以后,土地成为私有财产,拥有土地者成为地主或小自耕农,而不再是依附于上一级土地赐予者的领主,农民与地主之间也以租佃(契约)关系取代原来的人身依附关系。 2.中央集权式的官僚等级制取代宗法等级制,宗法统治失去政治基础。 秦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成三十多至四十多个郡,形式上从中央至郡县的各级官员间不存在血缘统属关系,即以「任人唯贤」取代宗法制的「任人唯亲」。3.「多子分继财产制」削弱了宗法继承制(嫡长继承制) 汉武帝采纳谋士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诏今诸侯王「分封子弟」,将本属于嫡长子一人继承的财产(主要为封土)均分所有子弟,嫡长子仅继承爵位名分,从此后,「多子分继财产」不仅在诸侯,而且在民间占据重要地位。 至此,宗法的三个特征:嫡庶等级制(宗法等级制)、嫡长子继承制(宗法继承制)和大宗、小宗之分或土崩瓦解,或名存实亡,后世只能在皇位继承和贵族传宗以及丧葬、婚礼和祭祖等仪式中略窥其一二。 宗族成为意义相对简单,仅是将同姓、同祖男姓子孙聚合在一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而成的社会组织。(三)宗族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宗法在中国很早就已经瓦解,但宗族在古代却有顽强的生命力,并从多个侧面影响中国社会。其一,在整体宗教观念不强的古代中国,宗族是个体心理归宿的二次人类集团。尤其是在土地兼并日盛,「暴君慢吏」横行,「赋重役勤」的时期,大量小自耕农破产,宗族成为个体依附的场所,「人不堪命,多依豪室」,以至强宗豪族纷纷脱颖而出,「一宗近将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这时宗族内部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进退如令,必要时还可举族迁徙。宗族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政治的基础细胞,尽管政府后来采取「三长制」、保甲制等等,但由于宗族势力的渗透,终与乡里组织混成一体,联结成「保甲为经,宗族为纬」的网。 可见,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宗族组织。其二,宗族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正是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和封闭状态,给予宗族自成体系成为小社会的可能。而农耕型的自然经济又以土地为核心,因此,宗族的存在和发展,实际上也支持了土地的价值观。 宗族依附于土地,「兄弟析烟亦不远徙,祖宗庐墓永以为依,」由此,慢慢形成浓厚的乡土观念。其三,「多子分继财产」本身是为了削弱诸侯蕃国的势力和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