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北朝—隋示意图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阅读教材P2第一目: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的内容,回答以下的问题: ①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都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意义?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文帝(杨坚)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541~604)589年隋灭陈后统一全国②历史上把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叫什么,叫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开皇之治”; 原因:隋文帝为了巩固其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 1、在政治方面:是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2、在经济方面:一方面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减轻赋税徭役。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之隋文帝提倡节俭,在开皇年间,出现了历史上的盛世局面即“开皇之治”。个人才能:勤勉治国,锐意革新。 政治方面:改革政权机构,重视 选拔人才; 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农业,减轻 赋税徭役,倡导节约。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阅读第二目: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然后回答问题: 1、隋文帝死后,统治隋朝的哪个暴君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灭亡的时间是什么?灭亡的原因又是什么? 隋炀帝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炀帝(杨广) 604~618在位隋朝大运河瓜洲古运河渡口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朝与秦朝之比较:唐高祖李渊 618~626在位贞观之治1、唐太宗叫什么名字,他的年号是什么?都城在什么地方? 李世民,年号贞观,都城在长安。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在位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迫使李渊让位。尉迟恭(585~658),字敬德,朔州鄯阳人,李世民的大将。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等人伏兵于玄武门。李世民射死李建成,尉迟恭射死李元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2、唐太宗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法是什么?他的方法可以从什么故事中表达出来? 他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促成了当时良好的政治风气的形成,这在封建社会是少有的。 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1.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房玄龄 579~648长孙无忌 ?~659 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图表唐时创制的筒车(模型)《唐律疏义》书影 唐·长孙无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 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 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唐纪》4、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 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 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 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魏征墓(陕西唐昭陵旁)(唐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逝世),遂亡一镜矣。 ——《旧唐书·魏征传》5、你怎样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但在晚年时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开皇之治”学习与探究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飒露紫房谋杜断1.隋文帝的年号是()。 A.开皇B.武德C.贞观D.大业 2.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请说说他 为什么著名?(如何评价唐太宗?) 3.“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长河”是指什么河流? (2)这条河以哪儿为中心?南北分别到什么地方?分为哪几段?沟通了哪些水系? (3)两首诗对此河的评价如何? (4)你认为隋炀帝修运河这一历史事件是好事还是坏事?请说明理由。5.阅读下列材料: 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照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朕”指的是谁? 答:唐太宗李世民。 (2)为何他会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答:因为魏征敢于直言,经常提醒唐太宗要“知得失”,要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慎始慎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