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浙江宁波海洋研究院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4人历年高频综合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每套试卷共200题,答案解析在题目后面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30题) 1、下列结束语用于下行文的是()。   A:为盼   B:希即遵照   C:特此报告   D:特此函复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相关规定: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对所属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常用结尾有:希即遵照办理;特此批复;以上意见,请即参照执行、遵照执行;特此公告(通告、布告);周知;此布等。 A项错误,为盼适用于平行文。 B项正确,希即遵照适用于下行文。 C项错误,特此报告适用于上行文。 D项错误,特此函复属于函的结束语,适用于平行文。 故本题选B。 2、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验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论是()。   A:依法   B:科学   C:民主   D:理性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通过网络问卷、电话调查,听取广泛民意,充分地显示了民主的执政理念。依法执政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了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必须通过依法执政的途径来实现。 A项错误,依法执政是指,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B项错误,科学执政是指,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C项正确,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通过网络问卷、电话调查,听取广泛民意,充分地显示了民主执政的理念。 D项错误,理性执政的说法不正确。 故本题选C。 3、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可以不加盖印章。   A:电报   B:函   C:议案   D:报告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九条第十三款规定: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故本题选A。 4、下列不属于公共物品的是()。   A:市民广场中的垃圾箱   B:国家图书馆里的书籍   C:城市的交通信号灯   D:企业资料室里的报刊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可分为两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公益物品(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和公共事业物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A、B、C三项都属于公共物品,D项属于企业的私有物质,不能够供其他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不属于公共物品。 故本题选D。 5、写请示时,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的位置是()。   A:发文字号左侧   B:版记处   C:发文字号右侧   D:附注处   E:正文结束之后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上行文应当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其中,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故本题选D。 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张某在试用期内考取了某高校硕士研究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张某与该单位无法协调一致,则应当继续履行聘用合同   B:张某应继续履行聘用合同直至试用期结束   C:张某与该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自动终止   D:张某可以解除与该单位的聘用合同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考查事业单位相关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