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本质的回归课堂教学为什么要“让学引思”?信息容量大,学生透不过气;知识点琐碎,学生提不起神;练习难度大,学生找不着北;活动形式虚,学生抓不住根;……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疑似学习的过程,甚至是伪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在学习吗?学生真的学了吗? 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没有热情,没有兴趣,没有参与,没有投入。 学生的思维水平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江苏泰州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省杜郎口学校“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山西新绛中学“以学案为引领的问题解决式课堂模式”。南通如皋“活动单导学”,徐州“学进去,讲出来”行动。河北涿鹿县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只是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及彼的变换,而是意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的多样实践。”教学的本质在理论层面上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在实践层面上,它体现为以下核心教学现象:一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明确目标的教学活动;二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三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学习活动;四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为标准而合理利用教学手段和策略的教学活动。4.基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拷问核心素养(keycompetencies)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好读书、爱思考、善沟通、会处事。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传承,由三个层面构成:最底层的“双基指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中间层的“问题解决指向”,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上层的“学科思维指向”,指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实质上是初步得到学科特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面上教师发展存在明显问题: 一是工作内驱力缺失,进取意识不强,能不改就不改,何必自找麻烦;二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课堂改革会影响中考和高考成绩;三是学科素养跟不上要求,对本学科基本知识和教学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四是有效组织课堂的方法和经验不足,习惯于照本宣科,课堂缺少情感交流。 采用倒逼机制,让教师多在“让”和“引”上下功夫(最硬的基本功),真正提升专业水平。二、“让学引思”究竟是指什么含义? 聪(2)“引思”是“让学”的最终目的。(3)“让学”与“引思”不可分割。3.“让学引思”的本质特征(2)“让学引思”是一种方法(手段)。(3)“让学引思”是一种技术。 技术二、理答。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课堂理答效果如何,取决于“提问”、“追问”、“倾听”及“点评”的水平。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对学生回答的内容简单应付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的通病。 技术三、讲解。 1.精要。有组织地、清晰地、循序渐进地呈现新信息。 2.精当。掌握好节奏,讲在该讲处,讲在该讲时。 3.精彩。旁征博引,信手掂来。幽默风趣,富于激情。语言流畅,语调抑扬顿挫。恰当应用肢体语言和其他辅助行为。 三、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引思”?书本让学生(研)读, 问题让学生(主动)提, 见解让学生(自由地)讲, 实验让学生(亲自)做, 重难点让学生(充分)议, 思路让学生(自己)悟, 规律让学生(反复)找, 总结让学生(慢慢)写。 ……忍——有气度地让。与学生换位思考,不能怕学生反应慢,也不能怕学生讲错。 准——有目的地让。凡是课上让学生做的事,都要贴近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 顺——有计划地让。要注意学生课堂活动的合理设计,使其符合认知规律。 活——有艺术地让。注意课堂上偶发事件的分析和应对,及时调整“让”的形式和内容。一要引发思考。努力创设易使学生思维产生冲突的情境和事件,让学生主动发问。 二要引导思维。遵循思维规律,提出问题,带领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沿着清晰的路线拾级而上。时刻明确“在哪里?去哪里?怎样去?” 三要引领思想。教师要站在思想高处,启发学生领悟真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问题”是“引思”的绳索,所以课堂提问效果如何是“引思”是否智慧的重要标志。 课堂提问不能太“整”,要由点到面。 提问的难度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 提问的角度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由表及里。 课堂提问要预设补问,由此及彼。 课堂提问要远离应试,增强品质,由弱到强。善于倾听。能够等人把话说完,搞清楚他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善于捕捉。能够准确判定学生表述中存在的问题并纠住不放。 善于点评。对学生的表述能够作出专业的评价,而不是泛泛的表扬或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