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1章维生素与辅酶 第一节维生素概论一、维生素的发现二、维生素的概念三、维生素的作用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一、脂溶性维生素的特点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在肠道吸收时也与脂类吸收有关,排泄效率低,故摄入过多时,可在体内蓄积,产生有害作用,甚至发生中毒。主要内容维生素A(retinol)又名视黄醇,与类胡萝卜素一样对热、酸、碱稳定,一般加工烹调方法不会引起破坏,但易被氧化,高温与紫外线可促进这种氧化破坏,若与磷脂、VE和VC及其他抗氧化剂并存则较为稳定。1.VA1.VA1.VA1.VA1.VA(一)生理功能 1.参与视网膜视紫质的合成与再生,维持正常暗适应能力,维持正常视觉。 2.参与上皮细胞与粘膜细胞中糖蛋白的生物合成,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的分化,促进机体的生长和骨骼的发育。 4.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其合成与VA有关,故有增加机体抗感染的作用。 5.VA可促进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化并控制其恶变,从而有防癌作用。VA过多症 VA进入机体后排泄效率不高,长期过量摄入可在体内蓄积,引起VA过多症。成年人长期每天摄入15000μg视黄醇当量,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多数因过量摄入VA制剂或食入过冬狗或狼的肝脏所致。主要症状为厌食、过度激怒、长骨末端外周疼痛、肢体活动受限、头发稀疏、肝肿大、肌肉僵硬、皮肤搔痒、头痛、头晕等。及时停止食用,症状可很快消失。2.VD2.VD2.VD3.在体内活性形式: 1,25-二羟胆钙化醇2.VDVD过多症 VD可以在体内蓄积,过多摄入可以引起VD过多症。成人每日摄入2500μg,儿童每日摄入500~1250μg,数周后即可发生中毒。表现为头痛、厌食、恶心、口渴、多尿、低热、嗜睡、血清钙、磷增加,软组织钙化,可出现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等症状。停止食用,数周后可恢复正常。3.VE3.VE3.VE3.VE4.VK11-顺视黄醛4.VK4.VKVK的循环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①溶于水,不溶于脂肪及有机溶; ②容易从尿中排出体外,且排出效率高,故大量食入一般不会产生蓄积和毒害作用,必须随时摄入; ③绝大多数以辅酶或辅基形式参与酶的代谢反应 ④其体内营养水平多数都可在血液和尿中反映出来。1.VB1(硫胺素)1.来源: 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种子外皮及胚芽中、米糠、麦麸、黄豆、酵母、瘦肉等食物中含量最丰富。维生素B1极易溶于水,故米不易多淘洗以免损失1.VB1(硫胺素)1.VB1(硫胺素)维生素B1和焦磷酸硫胺素1.VB1(硫胺素)1.VB1(硫胺素)TPP在丙酮酸脱羧中的作用VB1缺乏2.VPP(B5)2.VPP2.VPPRR2.VPPVPP是构成辅酶I和辅酶Ⅱ的重要成分,二者均为脱氢酶的辅酶,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到传递氢原子的作用,如果没有VPP,人体就不能利用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来产生能量,也无法合成蛋白质和脂肪;对维持皮肤、神经和消化系统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还有扩张血管作用。VPP缺乏病(又称癞皮病,糙皮病) VPP缺乏病(pellagra)多发生在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新疆南部居民以玉米为主食,又无加碱食用的习惯,副食品供应不足,故发生过癞皮病流行,部分地区居民患病率高达50%。经长期防治,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此病已基本得到控制。早期常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头痛、无力、体重减轻等现象。继之于皮肤裸露部位出现对称性皮炎,红、痒、皮肤呈暗褐色,有色素沉着,皮肤粗糙,有明显浮肿,可伴有疱疹、溃疡与感染。消化道与舌部也有炎症,舌呈猩红色,有溃疡,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神经系统除早期症状外,还有肌肉震颤,腱反射过敏或消失,可有烦躁、焦虑、抑郁、健忘、少数病人可有精神失常。其他症状有女性阴道炎、月经不调、男性排尿时有烧灼感、性欲减退等。3.VB2维生素B2,在酸性溶液中对热稳定,100℃时仍能保存,可耐短时间的高压加热。在碱性环境中易于分解破坏。游离型核黄素对紫外光高度敏感,光解而丧失生物活性。VB2在食品加工与蒸煮过程中一般损失较小。3.VB23.VB2FMN4.功能 是生物体内一些氧化还原酶(黄素蛋白)的辅基,由于在异咯嗪的1位和5位N原子上具有两个活泼的双键,易起氧化还原反应,参与H+的传递。维生素B2缺乏4.泛酸(B3)4.泛酸泛酸泛酸(pantorthenicasaid)和辅酶A(coenzymeA)泛酸功能5.VB65.VB65.VB6转氨基作用6.VB126.VB126.VB126.VB12分子内重排机理 6.VB12作用机理7.生物素(biotin)7.生物素7.生物素丙酮酸羧化酶(线粒体酶)生物素(biotin)和羧化反应8.叶酸(folicacid)2.化学结构: 由2-氨基-4-羟基-6-甲基蝶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