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穆旦与中国新诗派了解新诗发展的历史轮廓,掌握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出现的“历史意识的浮现”、“诗歌散文美的追求”和“新诗现代性的拓展”等创作趋向。 了解九叶诗派的形成情况,包括他们在40年代的两次聚集、他们同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关系等。掌握九叶诗派的诗学主张及其共同追求。 掌握穆旦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穆旦诗歌中三个常见的主题和艺术创新的基本要素。 一、新诗发展的几个阶段探索期 1923年1月和5月,冰心出版两部小诗集《繁星》、《春水》;9月,闻一多《红烛》;郭沫若诗文集《星空》; 1925年1月,蒋光慈《新梦》,现代文学史最早出现的无产阶级诗歌;8月,徐志摩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李金发诗集《微雨》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象征派诗歌的产生; 1926年4月1日,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创刊,标志着“新格律诗”运动的开始和前期新月派的正式形成;5月,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试图通过格律化的努力建立“中国式”的新诗;李金发的《为幸福而歌》 1927年4月和7月,冯至《昨日之歌》和鲁迅《野草》先后出版,《野草》是鲁迅的第一部散文诗集,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散文诗集;此外,有蒋光慈《哀中国》、李金发的《食客与凶年》、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等成熟期:诗歌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大众化(非诗化)、贵族化(纯诗化) 1928年1月,闻一多《死水》;郭沫若《前茅》《恢复》,代表无产阶级诗歌运动的开始;8月,戴望舒《雨巷》发表,显示了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势;《新月》创刊,后期新月派形成的标志;12月,徐志摩《再别康桥》 1929年4月,戴望舒《我的记忆》,被看作现代派诗歌的起点 1931年1月,徐志摩主编的《诗刊》创刊,梁实秋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著名的《新诗的格调及其它》;8月,徐志摩《猛虎集》出版 1932年5月,施蛰存主编的《现代》创刊,宣告了现代派的正式亮相;由蒲风、穆木天、任钧、杨骚等人发起成立的中国诗歌会,以诗歌大众化为主张 1933年臧克家《烙印》出版;1934年,艾青出现,《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被胡风称为“吹芦笛的诗人” 1936年和1937年是现代派诗歌创作的极盛期,提出国防诗歌口号,诗歌大众化运动;现代派: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出版诗合集《汉园集》;10月,以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戴望舒为编委的《新诗》月刊创刊,大壮了现代派的声威二、三十年白话新诗的几种发展趋向(二)白话新诗产牛于对中国传统诗歌旧格律的彻底颠覆。 初期却流于口语化和散文化,失去了传统诗歌特有的诗美,从此新诗在诗体上—直纠缠于格律化和自由体之间。从最早胡适《尝试集》的大白话,到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格律诗派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提倡“戴着脚镣跳舞”;再到30年代现代派追求自由洒脱的诗风,冯至的“半格律体”,及40年代“九叶诗派”的白由体创作。 (三)诗歌创作的纯待化(贵族化)与非持化(大众化)的两种不同走向。 纯诗化的追求从20年代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开始,到30年代前期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诗派发展到了极致,主要体现为回避现实矛盾,回到内心,热衷于探索个体的内心情绪,追求唯美,用象征、暗喻等手法营造诗境,诗语讲究古雅精致等;诗歌的非诗化主要表现为抛弃个人哀怨情绪,政治意识强烈,允满激情,高昂刚健,但过于直白,标语口号化倾向较重,主要代表为以蒲风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的诗人,40年代与民歌结合后,更加贴近大众。 三、现代派诗歌与九叶诗派的出现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主要模仿19世纪末期以波特莱尔、魏尔伦、马拉美、蓝波为代表的法国早期象征主义,拒绝描绘客观现实.忌讳直抒胸臆,而热衷于使用种种怪诞的意象,试图通过象征、隐喻、幻觉、暗示等手法来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主观看法和内心情绪,形成诗歌整体上的晦涩难懂和神秘感,渲染了一种颓废、迷惘的情绪。2、真正被看做是现代派诗歌起点的是1929年4月戴望舒诗集《我的记忆》的出版。1932年5月,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创刊,宣告了现代派的正式亮相。20世纪30年代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主要受法国后期象征派诗影响,强调“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诗形”,来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强调通过大量象征性意象的隐喻、暗示来表现主观情绪。这也显示出一种朦胧的诗美,出于这“时期的现代派诗人大都有者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修养,在各自诗歌创作中,都有意识地借鉴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意象.并融会传统文学的意境营造、气氛渲染的手法,再加以优美的语言,创作出一批中西合壁、纯诗化的现代派诗歌、这是对李金发等人诗作的一种超越。3、40年代“九叶诗派”的出现意味着新诗现代化探索的深化。40年代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内忧外患的灾难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