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课题:第三节: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总路线,解放军挺进中原,其他解放区转入反攻,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2、能力培养目标:①通过对《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分析,并与近代农民运动、资产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反攻阶段主攻方向的选择及具体的反攻步骤,培养学社NBA我历史进程发展的阶段性、全面性的能力。 ③通过对三大战役的进程、演变的分析,培养学生具有探究历史时间变化发展因果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教学难点:从减租减息向土地改革的转变、战略主攻方向的选择、三大战役的进程。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比较法,阅读理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全面内战是何时爆发的?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战况如何?(1946年,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解放战争的第一年,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因此,在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后,战局就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放军开始转入反攻并不断取得胜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讲述新课: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提问:中国革命的根据地最早建立在什么地方?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农村,农村包围城市。)农村革命恩局地要得到发展,要得到农民的拥护,必须解决农民的什么问题?(土地问题) 2、指导学生回忆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实行过的土地政策或土地路线。 ①土地革命时期: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①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实行土改,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②《土地法大纲》的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恩泽油气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③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④土地改革的作用:极大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的支持层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1、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后的形势。 ①经过1946年的作战,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解放军已具备了发动反攻的条件。 ②提问: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集中在什么地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也就是说国民党军的主力集中在东、西两翼,中原地区力量空虚,从而为解放军的反攻提供了条件。 2、战略反攻的开始: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进攻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 3、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三、战略决战的胜利。 1、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1948年,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从全面进攻、重点进攻转入重点防御,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①解放军方面:军队数量迅速增加(280万),装备有了很大改善,解放区基本完成了土改,后方巩固。 ②国民党军方面:军队数量迅速下降,士气低落,发动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孤立。 2、三大战役:1948-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了解三大战役的过程。) ①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当时东北战场形势对我最为有利,在兵力上已占优势,拥有广大巩固的后方;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十分狭小,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还举棋不定。) ②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的作战有什么特点?(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对敌各个击破。) ③平津战役中,北平为什么能够和平解放?(解放军采取了将敌分割包围,断其退路再消灭的方针。北平国民党军总司令傅作义在困守孤城的情况下,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3、三大战役的作用: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