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真实学习的语文情境教学
真实、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重要内容。韦志成指出:“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境的选择和创设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情境教学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创设起点,在情境中引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引导学生沉浸到学习情境中主动积极地阅读与思维、表达与探究,有效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理念的转变。教学情境的创设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真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但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为情境而情境”的教学现象——教师刻意用情境包装教学,取情境之“形”而忽视内容之“实”,以致迷失了教学的方向——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情境教学如何跳出误区,如何真正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求,我们需要强调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基于学生的学习立场,回归教学常识。
情境教学要有必要性
情境教学解决的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的问题,若能善加运用,便可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我们不能把情境教学当作一种时尚,更不能想当然地在情境教学和好课之间画等号。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手段,在教学中适当应用是有益的。教学中创设情境要慎重,要讲究必要性,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如温儒敏先生所说,“要避免过于重视情境和活动而忽视经典阅读的问题”。我们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学习状态来考虑创设需要。浅显易懂的文章,更适合学生自然阅读;文意深涩、内容枯燥且障碍明显的文章,则要教师积极地在文章的重点、难点、亮点以及观点凸显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迅速、准确地感知、理解和运用,有效地进行学习。
当然,情境设置有没有必要,从学生的学习来看,要看能否驱动学生深读文本、伸展阅读中的思维、实现能力的迁移、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情境本身来看,则要考虑它能否有效地蕴含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否起到很好的承载作用。不然,冗余而浪费。有教师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读了文章之后,想概括、梳理一下故事,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一下。这个所谓的情境设计,实质就是概括文本故事情节,有没有“小明”都无所谓。这一个情境创设徒有形式,毫无必要,低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说,课堂还变得臃肿,直接进入文本内容梳理更加简洁明了。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教师要求学生现场扮演,把童年鲁迅在百草园的活动展现出来。学生纷纷离开座位,模拟翻断砖、按斑蝥、爬树等儿童活动,课堂虽热闹非凡,却只是顾着“情境和活动”,置文本和语言阅读于不顾。再如教学《孔乙己》,有教师设计了“孔乙己眼中的孔乙己”这样一个情境教学环节: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孔乙己,结合课文内容,答记者问。学生扮演记者,开始了诸如“孔先生,你为何如此酷爱穿长衫”“孔先生,你生活困顿,为何却从不拖欠酒钱”的提问。扮演“孔乙己”的学生或回答“穿习惯了”“我是读书人”,或回答“欠人家的东西不好”,等等。这些回答,其实已经带有确定的结论性,学生在该环节并没有很好地进行文本的阅读伸展,情境未起到有效的驱动作用,也未能很好地统摄起下面环节的教学。情境教学是一座架起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但是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的探究,是否有必要通过“采访”这一“情境”来进行呢?演者嘻嘻哈哈,看者前俯后仰,学生与文本太“隔”,并未能够有效地伸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实不如学生认真阅读、揣摩效果更好。因此,情境不具备必要性而被创设,只会干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增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难度。
情境教学要体现语文味
情境创设要立足学科特点,体现学科本质,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不是并列的,并非要一项项分开来完成。温儒敏先生多次强调,应当坚持“语言运用”为本,整个教学过程都要把“语言运用”的学习作为教学任务,同时“以一带三”,很自然地、综合地用语文课特有的形式达成各项素养的学习指标。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语言”这一核心,在语用以及增强语用体验上下功夫,要重视并落脚于“语言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