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横向位移控制4WS车辆操纵稳定性仿真研究 摘要 为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车安全性,本研究基于横向位移控制4WS车辆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建立4WS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横向位移控制器,并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横向位移较大的情况下,采用横向位移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降低车辆失控的风险。 关键词:4WS车辆;操纵稳定性;横向位移控制;仿真分析;MATLAB/Simulink Abstract Inordertoimprovethehandlingstabilityanddrivingsafetyofvehicles,thisstudyisbasedonthesimulationanalysisof4WSvehiclescontrolledbylateraldisplacement.Byestablishingadynamicmodelof4WSvehicles,designingalateraldisplacementcontroller,andusingMATLAB/Simulinksoftwareforsimulation.Theresearchresultsshowthatunderlargelateraldisplacement,lateraldisplacementcontrolcaneffectivelyimprovethehandlingstabilityofthevehicleandreducetheriskofthevehiclelosingcontrol. Keywords:4WSvehicles;handlingstability;lateraldisplacementcontrol;simulationanalysis;MATLAB/Simulink 引言 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传统的前驱或后驱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存在偏航和侧滑等稳定性问题,给驾驶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人们开始研究采用四轮转向(FourWheelSteering,4WS)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 4WS车辆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高速行驶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广受欢迎。然而,在控制4WS车辆的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面对大量的操作,如转向、刹车、加速等,这些操作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动态特性和行驶环境的变化。因此,对4WS车辆进行控制优化,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本研究通过建立4WS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横向位移控制器,并进行仿真分析。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建模原理 本研究采用四自由度(FourDegreesofFreedom,4DOF)的动力学模型对4WS车辆进行建模。该模型包括横向运动方向的运动状态和转向角度状态。横向运动方向的状态为横向位移、侧倾角、侧向速度和侧向加速度,转向角度状态为前后轮转角和转向角速度。此外,考虑到车辆运动中的阻尼和弹性因素,本研究还包括了前后轮的悬挂和弹簧阻尼系数。 控制器设计 本研究主要针对4WS车辆的横向运动状态进行控制,具体控制方法为横向位置反馈控制。该控制器的输入为车辆的位置信号和目标位置信号,输出为前后轮的转向角度。 仿真分析 为验证控制器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条件为纵向速度为80km/h,曲率半径为150m,路面粗糙度为0.1m/s^2。 研究结果 通过仿真结果发现,采用横向位移控制器能够有效提高4WS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当采用横向位移控制器时,车辆的侧滑角度和侧向加速度均得到了控制,车辆操纵性更加稳定,并且降低了车辆失控的风险。此外,当横向位移较大时,横向位移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更加显著。 结论 本研究通过建立4WS车辆动力学模型,采用横向位移控制器对车辆进行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横向位移控制器能够提高4WS车辆的操纵稳定性,降低车辆失控的风险,可为车辆的控制优化提供参考。同时,本研究结果可为汽车制造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亮,吕德义,戴雷,等.换向型4WS车辆的PID控制及仿真[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6,45(6):88-94. [2]杨太斌,甘晓琴.基于BP神经网络的4WS车辆动态特性预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33(8):102-105. [3]甄希科,徐洋.基于模糊控制的4WS车辆悬挂系统优化设计[J].汽车工程,2015,37(9):1045-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