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山东水运发展集团限公司权属单位招聘11人历年高频综合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每套试卷共200题,答案解析在题目后面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30题) 1、撰写《关于审批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域和加强保护管理的请示》一文时,符合撰写要求的说法是()。   A:应正确标注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B:一般应直接报送领导者个人   C:适宜采用概括叙述的表达方式,避免描述事情的细枝末节或罗列数字   D:可同时要求对历史文化名城周边的自然风景区加以保护管理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A项正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第四章“行文规则”第十五条(一)规定:“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即应正确标注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B项错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第四章“行文规则”第十五条(五)规定:“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即一般情况下,除领导交办的事项外,公文不得直接呈送领导者个人。 C项错误,此条是工作报告的要求,适宜采用概括叙述的表达方式,避免描述事情的细枝末节或罗列数字。请示的语言应准确、谦恭、得体,不得使用命令词语。 D项错误,请示应该一文一事。 故本题选A。 2、关于公告和通告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A:公告的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B:公告通常是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C:公告要标出单位或事由;通告标题一般标发文机关和文种   D: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A项正确,根据定义可知,公告的告启面比通告广。 B项正确,公告通常是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C项错误,公告标题需标发文机关和文种,有时只标文种即可,标题中如无发文机关名称则在结尾必须落款;通告标题一般要标出单位(发文机关)或事由。 D项正确,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故本题选C。 3、一个人在能力、特长、品质的某方面比较突出,或社会知名度较高,产生晕轮效应,从而使他人愿意与之交往,这是属于人际吸引一般规律中的()。   A:接近吸引规律   B:对等吸引力   C:诱发吸引力   D:光环吸引力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A项错误,接近吸引律,指交往双方存在着诸多的接近点,导致相互之间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缩小,因此彼此之间容易相互吸引,并继而成为知己。 B项错误,对等吸引律,指人们都喜欢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因为人们都愿意被人肯定、接纳和认可,他人的喜欢是满足这一需要的最好奖偿。 C项错误,诱发吸引律,指由自然或人为的环境的某一因素而引发的吸引力。在人际的交往过程中,如果人们受到某种诱惑的刺激,而这种刺激正好投其所好,就会引起对方的注意和交往兴趣,也会由感情而诱发吸引。 D项正确,光环吸引律,指一个人在能力、特长、品质等某些方面比较突出,或社会知名度较高,于是这些积极的特征就像光环一样使人产生晕轮效应,感到他的一切品质特点都富有魅力,从而愿意与他接近交往。 故本题选D。 4、老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形功能,又有负向隐形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形功能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 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以默顿的理论构建了学校教育功能理论的分析框架,提出了正向显性功能、负向显性功能、正向隐性功能、负向隐性功能四种教育功能,并且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四种教育功能的存在,这引起了人们对教育负向功能的普遍关注。在他看来,考试及成绩报告单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学习欲望的工具,具有显性正向功能;但若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便会导致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此可谓隐性负向功能;又如,学校中的表扬、晨会等仪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区分正误,但作为副产品,也可能增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