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配位化学1.配位化学孙为银化学工业出版社2.新编配位化学杨素苓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3.配位化学无机化学丛书第十二卷戴安邦等科学出版社4.配位化学的创始与现代化孟庆金、戴安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5.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游效曾编著科学出版社6.InorganicChemistryPurcellandKotzSAUNDERSCompanyChapt.10-157.无机化学第三分册珀塞尔、科茨等著潘德慧、李景舜译申泮文校高等教育出版社配位化学一般是指金属和金属离子同其他分子或离子相互反应的化学。它是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同时也与化学各分支学科以及物理学、生物学等互相渗透的具有综合性的学科。配位化学的发展史维尔纳配位价键理论的提出1893年瑞士化学家维尔纳(A.Werner1866-1919).那时的维尔纳年仅26岁是苏黎士联邦工科大学的一个不甚知名的讲师但他已经深入思索金属-氨化合物的结构。因为这些化合物不符合当时流行的价键理论所以将它们列为“分子化合物”以别于价键理论可以说明结构的“原子价化合物”。据说一天夜里维尔纳做了一个梦。这夜二时许他醒来分子化合物形成之迷的解答如闪电的火花来到脑际。他随即起床奋笔疾书一口气写到下午五时完成了现在著名的开创配位化学的划时代论文。其后维尔纳相继发表了20多篇配位化学的相关论文于是配位化学体系正式创立。1、国外:1704年Fe4[Fe(CN)6]3(普鲁士蓝)2、我国:周朝茜草根+粘土或白矾→红色茜素染料。3、化学文献最早关于配合物的研究1798年发现CoCl3.6NH3(1)加热到150℃没有氨气放出。(2)室温下加入强碱也没有氨气放出。(3)加入碳酸钠也不产生碳酸钴的沉淀。(4)加入硝酸银所有的氯离子全部形成氯化银。其它配合物如:Mond镍[Ni(CO)4]Cleve盐cis-[Pt(NH3)2Cl4]黄色氯化钴[Co(NH3)6]Cl3紫色氯化钴[Co(NH3)5Cl]Cl2配位化学与诺贝尔化学奖1913年维尔纳获奖-创建了配位化学维尔纳生于法国的米卢斯1878年曾在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化学并在家里的车库内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化学实验室开始了他的化学研究。后来他进入瑞士苏黎世工业学院学习1889年获工业化学学士学位1890年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氮分子中氮原子的立体排列》是他在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作。他还发展了范霍夫和勒·贝尔关于碳原子四面体结构的概念将这一概念扩展到氮原子解释了大量三价氮的衍生物的几何异构现象从而建立了氮的立体化学的理论基础。1891—1892年他在法兰西学院与贝特罗合作研究过热化学。1892年维尔纳回到苏黎世任综合工业学院讲师1893年任苏黎世大学副教授1895年任教授。1894年他与苏黎世居民吉斯吉尔结婚成为瑞士公民。范托夫J.H.荷兰化学家JacobusHenricusvan'tHoff1852~19111852年8月30日生于鹿特丹1911年3月1日卒于柏林。1874年于荷兰首都乌德勒支大学获博士学位。1878~1896年任阿姆斯特丹大学化学教授随后去柏林大学任教授并任普鲁士科学院教授。1874年范托夫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空间结构(立体化学)时与J.A勒贝尔各自独立地发表了一个碳原子具有四面体结构的概念碳原子的四个价键指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端。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开辟了立体化学的新篇章在整个化学领域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解开了某些有机化合物具有光学活性的奥秘提出了分子内部存在不对称因素从而解释了这类化合物能使平面偏振光旋转的道理(见旋光异构)。范托夫还研究了渗透压现象。他发现溶解在溶液中的物质的渗透压与理想气体的压力相似遵守同样的定律。1884年他发表了《化学动力学研究》论文其中包含化学热力学的原理。他推导出反应速率的公式从而可以测定反应的级数。他还将热力学应用于化学平衡并提出了近代化学中亲和力的概念。1886年他发表了稀溶液理论说明在稀溶液中分子的行为与气体之间的相似性。范托夫因发现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某些定律而于1901年获得第1个诺贝尔化学奖。1887年和W.奥斯特瓦尔德共同创办了有影响的杂志《物理化学》促进了这门新学科的发展。阿伦尼乌斯ArrheniusSvanteAugust(1859~1927)瑞典化学家。1859年2月19日生于乌普萨拉1927年10月2日卒于斯德哥尔摩。17岁时入乌普萨拉大学主修化学。1878年毕业后留校。后去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学习测量溶液电导准备博士论文。当时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