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5.8最大似然序列估计(MLSE)与维特比算法(VA) 引言: 1.最大似然函数准则—在AWGN或AGN信道上最佳接收准则。 M元{xi} 发送信息符号序列统计独立 噪声(白,非白) 用K-L展开式,分解y 任意正交基,分解y y(t)或y ,判发送.i=1,2,…,M 可分解成N个独立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连乘 2.最大似然序列估计准则—在ISI+AGN(AWGN)信道 噪声(非白) 用K-L展开式,分解y 引入相关性 信道弥散效应 卷积编码器卷积计算 y(t)或y 由于引入相关性,似然函数与xi有关. 映射 {xi} 一最佳接收准则及性能指数 系统模型 {In} g(t) c(t) 接收机 r(t) z(t) h(t) 问题:在非白噪声及ISI中的最佳接收 2.最佳接收准则——ML函数准则——MLSE准则 求似然函数: 在N维复信号空间中,利用K-L展开式,在标准正交基上 统计独立高斯变量 统计独立高斯变量 式中, 特点:的均值与所覆盖的若干连续符号(即序列Ip)有关。 原因:信道弥散效应使相邻符号之间引入相关性。 所以:的统计特性与序列Ip有关。 则似然函数为 也可写成: , 按照MLSE准则,对给定接收信号r(t),当 ,判 即最佳估计序列是取遍所有序列后使ML最大的序列。 3.性能指标 使似然函数最大,等价于使积分值为最小。 定义:性能指数 接收信号能量 MF输出yn 相关函数xn-m 故,MLSE准则等价于最小。 可简化为: 最佳估计时, 式中, 为MF在时输出 为MF(或信道)自相关函数 注:,。 二.维特比算法(VA) 1.性能指数的递推算法 设发送序列(复)总长度为N 收:最佳估计序列使 (2) (1) 可分解为递推形式: (1)(2) (A) 证明: (自相关函数) 其中,设信道(Tx+ch)的冲激响应h(t)持续时间为[0,LT](支撑),则自相关函数(或Tx+ch+MF的响应)持续时间为[-LT,LT](支撑)。 (A)式可表示为: (A1) 对子序列Ik进行估计时(换个时间下标),性能指数 (A2) 对子序列Ik+1进行估计时,性能指数:(将(A)式中N→k+1,N-1→k) (A3) 或 (性能指数增量) k值的确定:k=L,L+1,…,N 最大值kmax=N,由发送序列最大长度所确定 最小值kmin=L,由信道响应的长度所确定。(因为ISI覆盖了L个符号,只有在后,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估计) (A3)式就是性能指数的递推算法。 为了从概念上更清晰地说明和简明地表达VA 定义:估计序列状态 表示t=kT时刻,包括当前及其前列符号在内的L个符号(即ISI所覆盖的符号)估计值所有可能取值的组合。 若符号为M元,则每个状态取值组合共有ML个。 例如,M=2,L=2,则共有4个取值组合。显然,正确估计只能是其中某一个。状态中取值组合可简称为状态取值(或状态元素),用节点0表示。 因此,一般讲,对长度为L的M元符号序列,每一个状态共有ML个节点。 00 00 0. 0.ML个节点 0 0 长度为N(N>L)的序列经历了(N-L+1)个状态。 (N-L+1)个状态 定义:状态转移—从一个状态过渡到下一个状态,记为,将“状态”及“状态转移”引入(A3)式,性能指数可改写为 ,(A4) 上式即为性能指数递推算法简洁形式,即VA。 2.Trellis图及最佳估计的几何解释。 Trellis图 由前面分析可以看出: 由(A1)式计算性能指数,并寻找其最小值,来获得对发送符号序列的最佳估计的算法,等价于(A4)式的递推算法。 因此,最佳估计应满足: 为最小值(A5) 或 (A6) 或 (A7) (A7)式所表示的求最佳估计序列的递推算法,可以用Trellis图加以几何解释。 000…0 000…0 …………… 000…0 000…0 图解说明: 每一个状态,共有ML个节点(o) 为“分支度量(长度)”或“状态转移度量(长度)”,表示从时,各节点的性能指数增量。 为“路径度量(长度)”。 表示从初始状态开始直到状态,各节点性能指数的累加值。 2)最佳估计的几何解释: (即,在Trellis图中,寻求最佳的几何解释) 最佳由全程最短路径所确定。 按(A5)式,最佳等价于全程最短路径所连接各状态相应节点所表示的符号序列。 b)求全程最短路径的方法:计算—累加—比较、取舍 即:在状态转移中,累加分支长度,再比较、取舍,直到最后一个状态为止。 具体地说, 按(A6)(A7)式,求全程最短路径可由逐段最短路径累加来实现。 即状态每转移一次,计算在新状态下各节点的累加路径,再舍去各节点中较长的路径,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