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浙江省绍兴越城区民政局编外招聘2人历年高频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每套试卷共200题,答案解析在题目后面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24题) 1、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隐性内容的是()。   A:组织心理   B:组织的管理思维方式   C:组织素养   D:规章制度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此题旨在探究管理学的根本原则。其中,组织文化是一种无形而又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力量。 从组织文化的形态来看,其内涵可被划分为明显和隐晦两个主要类别。组织文化的隐性知识是指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执行力等。组织文化的显著特征包括:组织标志、工作环境、规章制度以及经营管理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而又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发展的“四不”现象———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沟通不通畅,激励不到位。组织文化所包含的隐含元素涵盖了组织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组织素养、组织精神、组织心理以及组织的管理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在组织文化中,规章制度是一种明显的元素,而D项错误则是其中一个显著的方面。由于 的存在,故本题选择D。 2、告知性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情的公告,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告知性公告属于公开宣布的特殊性公文,不可略去文头部分   B:告知性公告的标题一般可不写发文事由   C:告知性公告可直接明确扼要地告知有关事项   D:告知性公告无需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公文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文书处理等方面。如果没有其他单位名称,则应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文件来填写。根据 A项的规定,公文的文头应当标注发文机关的身份,即所涉及的文件单位。其他如“上级”、“同级”等都不能省略。为确保发文机关标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应使用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通常采用打的字体进行标写,并使用套红以凸显其庄重和醒目之处,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在正文部分应将“本”字放在右上角。公文标题的构成要素包括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其中文种作为中心词,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如果将发文机关名写成“××局”,则行文者就会出现混乱现象。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省略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事件的起因和机构的名称。其他如通知类公文应在其正文中注明具体日期。若 C项属实,则告知性公告得以直接传达重要信息。 D项错误,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九条第十三项规定:“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为确保告知性公文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必须在其表面加盖机关印章。由于 的存在,故本题选择D。 3、发文字号顺序为()。   A:机关代号,年号,顺序号   B:机关代号,顺序号,年号   C:年号,机关代号,顺序号   D:年号,顺序号,机关代号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此题旨在考察公文写作中的基础知识。在使用这类文种时,应按照“先发后收”的原则来办理。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规定,发文字号乃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所构成,依据办发〔2012〕14号文件第九条第五项之规定。从行文习惯看,”文种“是一个常用词,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而对该概念理解不清或误用将造成混乱。因此,B、C、D三个选项并不符合预期的要求。由于该项目的文本内容和文种均已在原发布部门备案或修改过,且其格式规范、准确。由于 的存在,故本题选择A。 4、上题材料中政府的作为实现了:() ①经济职能的履行 ②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③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④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考生对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反映出政府在领导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 1当地政府以积极的姿态参与解决当地桔子滞销的问题,彰显了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的组织职能;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在于对人民承担起责任,这一点在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调节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保障,否则就会出现失误或失灵现象。尽管 3存在错误,但政府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的职能并不代表其可以直接干预或管理经济活动。因此,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仅仅局限在“掌舵”方面。宏观调控是政府对经济的主要管理手段,其间接引导作用主要依赖于经济和法律手段,并辅以必要的行政措施。政府要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保护竞争自由与公平。若政府直接介入市场竞争,将会破坏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公平竞争原则。由于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节中未明确说明,因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和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