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滴丸制剂的研究进展 --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大规格滴丸 1、现代中药制剂--滴丸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我国在世界科学领域较为有影响的学科之一。几千年来,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殖繁衍、生活生产过程中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中药在防病治病、健康保健显示出的特有功能和疗效,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药学界的广泛重视。然而,大多数传统中药制剂不仅存在“黑粗大”的外观,而且也不能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加以阐明其成分和疗效,所以已无法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的需要,也难以为西方国家认可和接受。中药现代化就是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对传统的中药制剂进行研究和改造,使其成为疗效确切,安全低毒的现代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是中药产品的最终表现形式。剂型的优劣不仅仅影响到外观形式,而且直接影响到体内血药浓度的水平,影响到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影响到疗效的好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变化,中药制剂不仅要有效,而且还应具有高效、速效、长效(三效)、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三小)和贮存、携带、使用方便(三方便)等特点。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制剂基本上符合上述三效、三小、三方便的要求。 2、现有中药滴丸制剂存在的问题 自1933年丹麦Ferrossam制药公司的维生素AD丸面世至今,滴丸作为一种制剂已经有了71年历史。然而,滴丸制剂真正被作为一种制剂技术和被人们广泛应用,可以说是这种技术与中药结合的结果。近年来,滴丸制剂,特别是中药滴丸在我国有了长足发展,截至到目前,我国SFDA受理、批复临床研究和实施生产的滴丸品种(化药和中药)已达150余个品种。随着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咽痛滴丸等一批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滴丸制剂因其具有的疗效特点,已经获得了广大医患认可和接受。但由于传统中药本身的一些特性,如组方较大,工艺粗旷,成分较多等,加之中药滴丸成型及物质状态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制备滴丸的设备不够完善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使滴丸制剂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表现出如下一些问题: 2.1、受现有技术的影响-扩大对中药的应用范围困难从理论上讲,药物基本上都能制成滴丸。但应用现有的滴制技术制备中药滴丸,由于技术和辅料等问题,很难使丸重提高,辅料的载药量加大,从而致使难以将大组方的中药制成滴丸。目前,多数中药滴丸的处方组成少于6味药,如果药味过多,一则是在改变传统的制备理论基础上改变提取工艺,二则是表现出每次服用粒数多的问题。 2.2、受中医药理论和方法的影响-服用粒数多从祖国医药学的角度来看,大多传统中药是复方制剂,要保持原有的疗效和特色,必须尽可能保存原药成分。但以现行的滴制法制出的滴丸含药量较低(一般药辅料比多在1:1.5以上),多数重量在70mg以下,这样要保持药物的疗效和滴丸本身的特性(如丸重、园整率等),势必使单次的服用粒数增多。尽管有报道实验室可以滴制出100mg的滴丸,但至今既无使用的先例,又缺乏理论支持。甚至出现不得不以重量份数服用的现象。例如,藿香正气滴丸每次服1~2袋,2.5g~2.6/袋,大约服用90~180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滴丸剂型服用方便等特点。 2.3、设备发展滞后目前,国内生产滴丸机的厂家大概6家,由于厂家与科研单位分离,导致现有设备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制备100mg以上的大滴丸设备至今尚未面世。有人曾利用滴制与摸具定型法研制滴丸的设备。但严格地说,它只是固体分散体制剂,而不是滴丸。因为以上述方法来制造滴丸,还有诸多问题,如黏模、脱模、定型及自动化生产等。因此目前仍无成熟的设备上市。 3、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大规格滴丸 目前,利用传统的滴制法制备滴丸,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溶解、混悬或乳化在载体中,然后经过一定大小口径的滴头,滴入到与药物基质不相溶的液体冷却剂中,经冷却收缩而成。其滴丸的重量一般用下式计算: 理论丸重=2πrγ(1) r为滴出口的半径,γ为药液的表面张力。 但实际丸重往往比理论丸重低。因为: 实际丸重=理论丸重-滴头口径黏附的药液重量(40%) 即实际丸重大约为理论丸重的60%。从理论上讲,滴丸的重量与r和γ呈正相关,γ与温度呈负相关。即提高滴头口径,降低药液的温度,增加药液的黏度,可以滴制出无限大的滴丸。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影响滴丸的成型因素较多,如滴头口径过大时,药液难以充满管口,反而造成丸重差异过大,收率偏低;降低温度,增加药液的黏度,使表面张力增大,但温度过低时,往往会导致药液于管口处凝固,或发生滴丸表面不规则等现象。因此,实际工作中,通过改变上述一些条件,很难达到制备出适于产业化的大于70mg/丸的大滴丸。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的滴丸(将小于70mg/丸,简称为小滴丸)中存在个体小,载药量低等问题,在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滴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