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 采用全站仪测量线路中线,其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假定坐标系或大地坐标系,测量各交点的坐标,并计算中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利用坐标放样的原理,把各中桩在地面上确定(打桩),以备后续测量。 第一节控制点测设 由于线路通常较长,为确保测量各交点坐标的准确性,通常在线路的全长,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一个坐标控制点,该控制点的坐标是测量该段线路交点的坐标基准点。因此,坐标中线测量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图5-1 一、控制点的布设 控制点布置在线路沿线两侧,点位尽量放置在较高的位置上,能够看见越长的线路越好。点位要固定,不能有移动的现象。尽量设置在建筑物的顶上等位置,若在没有建筑物的地区,则应在地上打入大木桩,在桩顶上订小钢钉。两相邻的控制点能够相互通视,距离在50m—500m的范围之内。如图5-1,控制点为D1、D2、D3。 二、控制点坐标测量 控制点坐标测量可以分成两类,其一是有提供大地坐标系的,即提供地上固定的两可通视点及其坐标。其二是不能提供大地坐标系统的,可以自己假定坐标系统。 (一)无已知的大地坐标,坐标系统是假定的 假定坐标时应注意坐标的起点位置最好数据能大,以免中线测量的时候出现负坐标。如第一点的坐标假定为(10000,10000)。 (二)有已知的大地坐标,坐标系统立仪于D1,对中,整平 设置测站点,输入测站点名、坐标(假定坐标)。 瞄准远处一固定目标为正北方向。按置零键。 进行前视测量,瞄准D2点,按测量键。出现坐标后按ENTER保存数据。 仪器搬至D2点,对中整平。瞄准D1点, 输入测站点D2的坐标,后视点输入“D1”。 显示方位角与水平角,按设置键使此时水平盘的度数为D2—D1的方位角。 旋转度盘,重复测量下个控制点。 图5-2控制点测量程序1 是已知的 立仪于S1,对中,整平 设置测站点,输入S1点名、坐标(大地坐标)。 设置后视点,输入点名S2,输入S2坐标。 瞄准S2。按设置键。使此时水平盘的度数为S1—S2的方位角。 旋转度盘,测量控制点D1的坐标。并存盘。 仪器搬至D1点,输入测站点点名D1,后视点输入“S1或S2”。 瞄准S1或S2,按设置键。使水平盘的度数为D1—S1或S2的方位角。 旋转度盘,重复测量下个控制点。 图5-3控制点测量程序2 大地坐标系统是已知的,必须提供已知的两点坐标和实地的点位。其测量出来的坐标均是大地坐标。如提供两点点位与坐标,S1、S2。 第二节坐标计算 一、已知某点的坐标,求另一点的坐标 图5-4交点坐标计算 置罗盘仪于D1,后视D2,瞄准JD1,得方位角β0,测JD1—D1的距离L1 得XJD1=XD1+L1cosβ0 YJD1=YD1+L1sinβ0 同理测JD2、JD3……的坐标。 二、已知二点坐标,求方位角与距离。 已知JDA(XA、YA) JDB(XB、YB) 用LAB= βAB=arctg+n*1800 注意:计算βAB的时候必须是B点坐标减A点坐标。 当△Y、△X>0,n=0 △Y>0、△X<0,n=1 △Y<0、△X<0,n=1 △Y<0、△X>0,n=2 同理得LBC,βBC аB=βBC-βAB当а>0时为右偏,а<0时为左偏。 图5-5直线段坐标计算 三、计算线路中桩坐标 直线段 已知:方位角аAB,JDA(XA,YA), 直线上P1点到JDA的距离为D 则P1的坐标为: XP1=XA+D·cosаAB YP1=YA+D·sinаAB 注意:距离D=P1的桩号—JDA的YZ桩桩号+JDA的切线长T。 第一缓和曲线P2点坐标计算(ZH-HY段任一点) ZH(XZH,YZH)用直线段上求坐标法求得。 XP2=XZH+S·cosаZH-P2 YP2=YZH+S·sinаZH-P2 аZH-P2=аAB+△аH JDB右偏为“+”,左偏为“-”。 先算弦长S: S2=XH2+YH2XH=L- 图5-6第一缓和曲线段坐标计算 YH= L=P2-ZH(L为P2到ZH点的桩号之差) △аH=arctg或△аH= 圆曲线段P3点坐标计算(HY-YH段任一点) XP3=XHY+S·cosаHY-P3 YP3=YHY+S·sinаHY-P3 S=2R·sinφ φ= L=P3-HY аHY-P3=аAB+β0+φ =аAB++φ 图5-7园曲线段坐标计算 当JDB右偏时用“+”,左偏时用“-”。 L——P3到HY点的桩号之差 S——HY到P3的弦长 φ——L所对应的弦切角 第二缓和曲线P4点的坐标(YH-HZ段任一点) 先求XHZ=XB+T·cosаBC YHZ=YB+T·sinаBC XP4=XHZ+S·cosаHZ-P4 =XHZ+S·cos(180+аP4-HZ) =XHZ-S·cos(аBC+△аH) YP4=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