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1.种群的特征(Ⅰ)2019·卷ⅡT31,2019·卷ⅡT5,2019·卷ⅠT31,2019·卷ⅠT5,2019·卷ⅡT31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2019·卷ⅠT5,2019·卷ⅡT31,2019·卷ⅢT5,2019·卷ⅡT31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无考题考点一|种群的特征 (对应学生用书) [识记—基础梳理] 1.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 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种群密度不同出生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 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 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 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注:“+”、“-”表示增加、减少 “―→”、“”表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由上图分析知: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图例 ①类型(如图) abc 写出上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 ②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类型年龄组成的特点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增大b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基本不变c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减小 (4)种群的空间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①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跳蝻。 ②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 ③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④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⑤计数原则:同种植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在边界线上的,只统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⑥计算种群密度:某植物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重捕、计数→密度估算。 ③密度估算公式: 种群数量=eq\f(初次捕获个体数×再次捕获个体数,再次捕获的被标记的个体数)。 ④标志重捕法的关键点 a.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b.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c.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d.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教材边角知识]必修3P62“学科交叉与数学的联系”,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 1这个种群中的鼠的种群密度大约是只/公顷。 2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填“偏高”或“偏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882偏高该鼠被捕捉一次后不易再被捕捉,再次捕捉的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由种群数量=eq\f(初次捕获个体数×再次捕获个体数,再次捕获的被标记的个体数) 知,种群数量变大,即估算值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 eq\a\vs4\al([思维辨析]) 1.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3.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 4.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提示】行道树灌木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 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提示】调查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6.从理论上讲,第二次被捕捉时动物躲避捕捉的能力增强,所以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小。(×) 【提示】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大。 [理解—深化探究] 1.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依图回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