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04十一月2024一、绪言 二、点检定修管理的由来与发展 三、发电企业为什么要推行点检定修 四、点检定修管理的基本理念与特征 五、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施 六、点检定修实施体系建设 七、点检定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八、点检定修管理工作的深化 九、点检定修管理推行的意见与建议点检定修推行的年限。 大家对点检定修实施的看法及简单认识。“革命”与“革新”的理解。 点检定修管理与医院管理的借鉴与比较。 理论上的借鉴; 分工上的借鉴; 管理上的借鉴; 宏观、正确、现实和客观地去看待与塑造中国特色的发电企业点检定修。 我国逐渐进入“点检定修制的检修管理体制和模式时代” 点检定修管理有“定式”与“不定式”。企业追求“合而不同”。目前发电企业有关检修讨论最多的话题: 设备点检定修基本理论; 点检定修组织结构的建设; 员工的配备; 部门间的协调与管理; 点检工器具的配备; 点检管理八定、点检五层防护体系、点检定修四大技术标准等; 点检计划、点检路线的制订; 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 点检定修的培训。  可确认:发电企业的检修管理处于点检定修初级阶段目前企业有关检修讨论最多的话题: 点检分析、劣化趋势分析; 设备故障分析与判断; 设备故障模型与故障库建立; 设备可靠性和经济性分析; 发电企业的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与考核; 点检工作的效率; 检修策略的确定; 检修项目确认和评估; 检修费用的评估; 检修有效率的评价。  可确认:企业的点检定修实施处于发展与深化阶段点检定修在各行各业的现状; 全世界都在推行TPM; 全球推行TPM,即赋予了点检定修先进的理念与内涵; 点检定修是一项庞大的管理与实践系统工程。 点检定修在国外的演变、形成与发展 检修模式与体制的演变; 汇集美国生产维修制、英国的综合工程学和中国的鞍钢宪法理念融合成TPM; 日本丰田公司试点运作,日本设备管理协会全面推广; 点检定修在国内的形成,推广与发展;(宝钢引进—局面推行—全面推广) 点检定修在2003年前在电力行业的发展。点检定修在2003年后的发展 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 2004年中电投集团公司下发《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设备检修管理规则》; 2006年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下发《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点检定修管理导则》; 2007年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下发《中国大唐集团点检定修管理绩效评价与考核指导意见(试行)》 2006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下发《中国华电集团点检定修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2007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出版《中国华电集团点检定修示范性标准与示例》; 2008年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下发《中国国电集团点检定修管理制度(试行)》。点检定修制的由来与发展1、我国传统的计划检修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发电企业的发展 计划检修理论受到冲击; 计划检修体制及需改造; 计划检修制度不尽科学与合理; 计划检修与设备状态检修相冲突; 计划检修与设备管理脱节; 计划检修导致检修费用高。 ······ 2、点检定修理论得到实践(从吃螃蟹到大面积推广) 宝钢电厂从1987年至今己有二十多年历史; 点检定修是非常科学和严密的设备状态监测与监控管理体系 行业和企业导则己经形成; 电力系统的典型试点单位逐步走向优化和深化阶段; 各发电集团从试点到全面普及。 ······3、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发电企业走向市场 电力体制改革 2002年底成立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公司; 地方能源公司逐渐发展壮大; 2003年7月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2008年3月成立国家能源局; 2009年12月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 国家出台一系列节能环保政策; 新项目标杆电价、节能调度和竞价上网政策的推行: 可再生能源电站——核电站——燃气电站——燃煤电站——燃油电站 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国家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 国家优先批准30万超临界供热发电机组; 发电装机容量突破9亿,火电机组利用小时逐年下降。4、火力发电装备向大容量、高参数、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 30万等级机组达到654台; 60万等级机组突破364台; 100万等级机组投运25台。超过50台100万超超临界机组在建或拟建。 5、发电企业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 发电企业实行新厂新制(企业精干化、人员高效率); 设备实现可控在控,一生管理和效率最大化。 各集团正在进行产权结构、资本结构、市场体系与市场结构、产品结构、人才结构、组织结构、知识结构、社会结构的重组再造; 人、财、物集约化管理; 各集团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能源企业集团。6、发电设备管理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 设备性能越来越高,制造材料越来越先进; 设备的监测与诊断技术逐步成熟; 信息化技术改变了设备管理模式,成倍提高工作效率。 设备管理与控制最终达到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