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课时百分数的认识 1.填空。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 (2)羽绒服标签上标有:百分之九十白鸭绒,横线上的数写作()。 (3)园林工人种植了一些月季花,成活了80%,横线上的数读作(),它表示成活的数量是种植总数量的()100。 (4)育才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测试优秀率达到52%,它表示()的52100,及格率达到98%,它表示()的98100。 (5)今天我们班学生的出勤率为95%,缺勤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都是百分数。 () (2)1t煤,运走20%,还剩80%t。 () (3)25%的计数单位是1%,它有25个1%。 () (4)72100与72%的意义相同,读法也相同。 () 3.(易错题)同学们参加射击游戏的情况统计如下: 射击 姓名射击次数命中次数丁丁4038笑笑3029东东5047你认为应该选派哪名队员?说说你的理由。 4.读写出下列各数。 百分之四点五20100 百分之五十四点八71000 百分之一百零二1350 5.写一写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1)某厂今年的生产总值是去年的110%。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某种花生的出油率是68%。 (3)海水的含盐率是3%。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6.(能力素养达标题)估计每幅图的阴影部分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然后与对应的百分数连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7.这两个学校的女生人数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第1课时百分数的认识 1.(1)百分之几百分比百分率(2)90%(3)百分之八十80(4)优秀学生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及格学生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5)5 2.(1)×(2)×(3)√(4)× 3.应该派笑笑去,因为她的命中率最高。 4.4.5%百分之二十54.8%千分之七102%五十分之十三 5.(1)今年生产总值是去年生产总值的110%。 (2)花生榨出油的质量是花生质量的68%。 (3)晒出的盐是海水的3%。 6. 7.不一定相等。因为他们两个学校的学生总人数不一定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