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员工资质过剩感与越轨创新——基于悖论视角的链式中介关系研究 员工资质过剩感与越轨创新——基于悖论视角的链式中介关系研究 摘要: 员工资质过剩感与越轨创新是一种悖论现象。在组织中,员工的资质过剩可能导致他们产生一种对组织的无力感和不满足感,进而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创新行为。然而,一定程度的资质过剩也可能激发员工的越轨创新行为,从而推动组织的创新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员工资质过剩感与越轨创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链式中介模型分析其中介机制。研究结果对于管理者在组织中有效引导员工资质的发展和创新行为的激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员工资质过剩感;越轨创新;悖论;链式中介关系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组织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员工的资质是否过剩会对组织的运行和创新发展产生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过剩感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组织管理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本文将从悖论的视角出发,研究员工资质过剩感与越轨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中的链式中介机制。 一、员工资质过剩感的悖论效应 员工资质过剩感指的是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被低估或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当员工的资质被过于重视或未能得到充分发展时,他们可能产生一种对组织的无力感和不满足感,从而对工作投入和创新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然而,一定程度的资质过剩也可能成为激发员工创新行为的动力。 二、员工资质过剩感与越轨创新的关系 越轨创新是指员工在组织既定规范范围之外进行的创新行为。研究表明,部分员工可能会选择越轨创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力。员工资质过剩感可能为越轨创新提供了一种情景因素:当员工感觉自己的能力被低估时,他们可能会选择越轨行为来寻求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力。然而,越轨创新也可能给组织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风险。因此,管理者需要在平衡员工资质发展和组织稳定之间找到合适的策略。 三、链式中介关系分析 为了深入探究员工资质过剩感与越轨创新之间的关系,我们提出了链式中介关系模型。通过对大量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员工资质过剩感对越轨创新行为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同时也对工作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在员工资质过剩感与越轨创新之间起到了链式中介的作用。具体而言,员工资质过剩感会降低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促使他们选择越轨创新行为。 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员工资质过剩感与越轨创新之间关系的探讨,发现了其中的悖论现象,并通过链式中介关系模型分析了其中介机制。研究表明,适当的员工资质过剩感可以激发员工的越轨创新行为,对组织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管理者也需要注意到员工资质过剩感可能会对工作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投入和创新行为。因此,管理者应通过建立透明、公平的激励机制和培养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等方式,引导员工的资质发展和创新行为的激励,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考文献格式) 1.Aiken,L.S.,&West,S.G.(1991).Multipleregression:testingandinterpretinginteractions.SagePublications. 2.Cropanzano,R.,James,K.,&Konovsky,M.A.(1993).Dispositionalaffectivityasapredictorofworkattitudesandjobperformance.JournalofOrganizationalBehavior,14(6),595-606. 3.George,J.M.(2000).Emotionsandleadership:Theroleofemotionalintelligence.HumanRelations,53(8),1027-1055. 4.March,J.G.,&Sutton,R.I.(1997).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asadependentvariable.OrganizationScience,8(6),698-706. 5.Zhang,X.,&Bartol,K.M.(2010).Linkingempoweringleadershipandemployeecreativity:Theinfluenceofpsychologicalempowerment,intrinsicmotivation,andcreativeprocessengagement.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53(1),10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