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 Word.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松江区九亭小学李萍 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学习内容,主动的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共识。笔者在教学中也不断的进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并获益匪浅。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方面作一些陈述,以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将数学抽象的内容依附于现实的背景之中。 一、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位教师心动,想把这样的情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常常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于是采用的策略往往是“拿来主义”,然后围绕着课件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情境创设怎么能为教学服务呢?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老土”。于是每一堂课都以生活情境导入,把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到了九霄云外,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教学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情境创设内容不符实际。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牵强地运用他人的教学情境或只是简单的再现教材主题图往往使教学情境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如新课程(##版)教材及相配套的教学课件一般都是用小胖、小巧、小丁丁、小亚四个人物的学习或生活的情境图来呈现教学的内容,而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们的年龄在长大,知识结构在发生变化,生活经验在不断丰富,一二年级的学生会对书上小朋友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兴趣,而到了中高年级教师一味的用这样的情境,学生就会觉得很假、很不真实。 (四)情境创设思维无深度。创设情境是为了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找到数学的原型,进而提炼到数学的本质,或是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并非是简单的生活情境的再现。而在教师的课堂上情境创设常常是几个卡通人物,或是一幅主题图的再现,这样的教学情境没有思维的深度也就失去了其教学的意义。 二、改进数学情境创设的若干策略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常常在自己的课堂上出现或在别人的课堂上感受到上述问题。几年来,我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不断进行反思如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教学更有实效性,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深入钻研教材,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生长点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信息。以往我们备教材总是注重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站在教师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但很少考虑教学的知识离我们学生的距离有多远,教材中的一道例题、一个知识点蕴含着许多的生活信息却被忽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让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呈现教学内容,会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现实性,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三年级教材有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容积单位升与毫升,重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认为这一知识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极为抽象,不易理解,于是放到期中考试之前教,使学生能在期中考试中得到一个满意的成绩,而实际上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之后又很快地被遗忘,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不尽人意的。在教学研究时我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不仅仅是应用题,我们必须抓住教材中的点点滴滴,尽可能的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课前,带着任务逛超市,以饮料为例,做一份调查报告:超市与大卖场到底谁更便宜;课堂上呈现学生的调查情况,很快学生就提出饮料是否便宜,不仅要看价钱,还要看容量。于是问题的焦点便是如何衡量饮料的多少,同学们对学习投入了极高的热情,认识容量单位升与毫升,重量单位千克与克的难题就不难解决了;课后,教师没有把对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