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7·12”红安特大暴雨地形作用及雷达回波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气候异常频繁,特别是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暴雨成为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2016年7月12日,发生在湖北省红安县的特大暴雨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文通过对该次暴雨的地形作用及雷达回波分析,探讨其成因和对控制措施的启示。 第一部分:红安县暴雨情况 2016年7月12日,红安县遭遇了一场长时间的特大暴雨,期间暴雨降水量高达500毫米以上。这场暴雨引发了较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山洪灾害,致使该县27个乡镇,1254个村庄,约80万人受灾,3084个农田和9234个民房被毁。 第二部分:暴雨地形作用分析 经初步分析,本次暴雨绝非单纯由天气系统所引起。暴雨的形成除天气影响外,还离不开地形变化的影响。总的来说,地形和城市化以及气象条件结合是导致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红安县是一个地势高低起伏比较明显的地区,作为两湖平原北界山区,该地区山势陡峭,地势起伏大,主要地貌类型为丘陵山地,滑坡和山地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在这种地形条件下,降雨量较大的暴雨天气容易引发山洪灾害和泥石流灾害。 此外,红安县也是一个典型的小流域地区,区内河流深谷纵横,由于山向降雨和河流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导致地区内的中小河流深度和流速的变化,从而导致洪涝灾害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第三部分:雷达回波分析 雷达回波是雷达与反射物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降水强度、类型和分布等信息。通过对该次暴雨的雷达回波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暴雨的特点和成因。 从雷达回波图来看,该次暴雨的雷达回波主要分布在红安县境内,且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其中,暴雨的中心位于红安县城南方向约10公里左右的地方,雷达回波灰阶值普遍偏高,反映出暴雨降水量巨大,降雨强度大。 根据回波变化以及低层风场资料分析,当天暴雨强度随时间进行了几个波动,其中第二个强降雨峰值强度比前一个要弱,说明整个暴雨过程不连续、不稳定,前后出现了多个强降雨峰值。 第四部分:对控制措施的启示 红安县的暴雨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城市建设应更为重视地形变化和山形地势变化对于城市生存的影响,合理区划、科学规划可以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山洪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建立更为完善的防暴雨信息管理平台和监测预警体系,并建立科学的疏散指引体系等应急措施。考虑到山洪灾害和泥石流灾害在短时间内破坏性极大,应采取防洪及山地地质防灾综合治理措施,应尽早预防,尽可能缓释其强烈的破坏力。 总之,红安县的暴雨事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启示,也给我们以反思──我们需要更加认真地对待自然灾害并制定更为科学和完善的应对策略,以便能够减少其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