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创投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内创投行业发展现状创投行业在中国2000年左右开始兴起,现在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个行业带来的财富效应大家已有共识。作为创投的三个主体:资本的供应者——投资者(LP)、资本管理者——创投公司(LP)以及资本的使用者——项目企业,无论是哪一方,都比以前有更高的参与积极性。创投行业的崛起,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回顾以前,创投可投的项目较多,但是当时没有好的退出机制,社会对创投的认知度不高,因此参与者很少,2000年初,以高科技为主的创业投资企业全国仅有数家,国内的人民币基金规模非常小,管理的人民币基金规模仅仅有从几千万到1亿元,许多创投公司在中途转型或者关闭,能坚持下来的凤毛麟角;现在创投行业变明朗了,在高投资回报的利益驱动下,大家蜂拥而上,竞相角逐,成就了不少人。当然,这种成功靠的是运气,而非专业能力。短短几年时间,创投行业市场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5年前基本是外资机构唱主角,本土的创投公司只是背景中默默无闻的小配角。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创业板的推出,带动了本土创投公司的投资热情,如今他们已经取代外资创投,成为主场作战的主力军,个别业绩出众的公司还登上年度的排行榜。如果再过5年,相信本土创投势力会更加强大。过10年,中国也有可能诞生像黑石、KKR、凯雷一样的国际私募财团。从创投行业目前的参与者来看,可以分为三六九等:第一等:以红杉、IDG、KPCB、华登国际、DFJ、鼎辉等为代表的外资创投机构。外资创投近年来虽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但从投资理念、专业眼光和运作经验来看都要优于本土创投机构。本土有不少机构目前来看,规模不小,钱也赚不少,但是仍然处在成长、求索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投资实践,才能形成成熟的投资理念,另外本土创投现在正赶上好时机,尚未经历过大风大浪,十年百年后是否依然风光是未知数。第二等:以达晨、深创投、苏创投等为代表的起步较早、有多年运作经验的本土创投管理机构。这类机构在行业低谷的时候进入,持续耕耘,经历一个长期的煎熬过程,如今市场环境转好,他们是受益最先、最多的公司。当别人还在播种的时候,他们已经硕果累累。当别人还在学习摸索的时候,他们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社会资源,以及成功项目带来的品牌效应,实现快速扩张,占领市场制高点。第三等:以九鼎、华睿、创东方、同创伟业、松禾资本、浙商创投等为代表的新锐本土创投管理机构。这些公司发展历史才短短3-5年,团队年轻又有活力,项目跑得勤,决策速度快,因而能赢得许多投资机会。例如九鼎投资成立不到3年时间,投资了80多家企业,几乎每个月投资两家以上的企业,已经IPO或者即将上市的有20多家。成功在于他们在正确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情,投了大把的PE项目,资本市场也给他们提供了一条快速便捷的退出渠道。今后对这类公司考验最大的是,其管理能力能否跟得上资本规模和投资项目的扩张速度,如果管理不善,很可能是昙花一现。第四等:以中兴通讯、联想集团、复兴集团、红塔集团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及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的创投公司。这类创投公司背后的母公司有较雄厚的实力,有相对坚实的产业背景及庞大的资源网络,可以为所投资的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服务,同时拥有一批素质相对较高的管理团队,能沉得住气,能为被投资企业提供长期管理服务。此外,这类公司开展战略性投资的时候,能够与母公司发展形成有效的战略协同效应。第五等:以中信、海通、国信、宏源、平安为代表的券商直投。自2007年开展券商直投业务试点以来,全国已有29家券商取得直投业务资格,行业资本规模共约200亿元,成为股权投资界的一支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券商直投与传统的PE相比优势在于其固有的品牌优势、专业人才优势、客户资源优势、风险管理能力优势,在激励机制和国有股划转问题上明显被动。券商直投今后会瓜分PE市场很大一块蛋糕,这是毋庸置疑的。第六等:以中国风投、力合创投、浙大创投、通联资本等为代表的老牌创投公司,管理自有资本,不涉足私募基金。这些公司进入行业较早,并且因为有成功的投资,在行业中生存了下来,拥有一定规模的自有资金,投资节奏可以自由把控,不像管理私募基金压力大,因此投资更具有耐心。一年投资1-2单,或者不投资,对他们来说都可以承受,他们看重的是成功率,而不是投资项目的数量和投资规模。第七等:新成立不久但运作规范的一些创投公司和私募机构。这类公司还处在一个创业阶段,有一定的资金、一定的人员,也有一些项目,平台有大有小,但都未形成自己的品牌,尤其是缺乏成功的案例,还在一个边做边摸索的阶段,做的好会跻身到前列,做不好不死不活,甚至被淡出市场。毕竟,创投行业是要靠成功业绩说话的,能不能在这个行业立足,通过3-5年时间就足矣证明。第八等:突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