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流行病学的病因观 Lilienfeld陈述: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二、病因模型 病因模型是反映病因与疾病之间相互关系的。 (一)生态学模型 生态学即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将机体与环境作为整体考虑。 1、流行病学三角如图3-1 (1)含义 表述了疾病发生的三个要素及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密切生态关系,认为病原因子、宿主、环境是疾病发生的三个要素,相当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疾病的发生是这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三者保持平衡,则表现为健康;如任一方的作用超过了维持平衡的限度,则表现为疾病。J.Gorden用三者的平衡紊乱来解释在健康变化和疾病中三者的作用 病因宿主 环境 A、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表现为健康; B、环境不变、病因作用增强:如流感V出现变种,引起流感流行; C、环境不变、宿主状态变化:如宿主免疫力下降; E、环境因素变化,加强了病原因子的作用:如多雨高温促进蚊虫孳生和病毒繁殖引起乙型脑炎流行; (2)特点 优点 充分考虑了发病的三要素,是比较全面的。 缺点 a.强调了单一的病原因子的作用,这只在传染病中表现明显,而在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往往是多因素的作用,并无特异性的病原物; b.将三要素等量齐观,未能反映各自作用的大小。 2、轮状模型如图3-2 (1)含义 强调疾病的发生是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又分为生物、理化和社会环境,宿主还包括遗传内核。 (2)特点 所谓的病因本身就来自于宿主或环境,模型中各部分的相对大小反映了在疾病发生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二)病因网络模型 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而同一因素又可引起多种疾病,这些病因链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病因网,这就是病因网络模型。 第二节病因分类及研究方法第三节病因研究的方法 (一)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基本步骤 1、描述分布描述e.p 2、形成假设比较组间分布的差异,结合逻辑推理 3、检验假设分析e.p→实验e.p(干预试验) 病例对照队列研究 (回顾性)(前瞻性) 4、病因推断 判断关联性质,并应用因果判断标准进行因果推论。(二)、建立病因假设的推理方法(Mill法则) 1、求同法 在不同情况下某病的高发人群中,如果具有某一共同的因素,则该因素很可能为该病的病因。 如放射科医生、原子弹爆炸地区居民、核电站核泄漏后受害人群等白血病发病率均高,同时几组人群均受过大剂量射线辐射,则射线辐射可能是该病病因。 2、求异法 两组人群在某病的发病率上有明显差异,同时在某因素的暴露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 如A地区的氟斑牙患病率明显高于B地区,同时A地区饮水中的氟含量也明显高于B地区,则氟含量高可能是该病的病因。(二)、建立病因假设的推理方法 3、共变法 当某因素出现的频度或强度发生变化时,某病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也发生变化,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 如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肺癌死亡率相应增加。 4、类推法 如果研究疾病的分布与某已知病因的疾病的分布相似时,则这两种病可能有共同的病因。 如大骨节病的地区分布特征与克山病相一致,而克山病已知与缺硒有关,则推想大骨节病的发生也与缺硒有关。 5、排除法(剩余法) 如果一种疾病有多种可疑的病因,当其中多种因素已被排除,则剩余因素是该病的病因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一)统计学关联 病例组的暴露率﹥对照组,差异显著 E与D存在统计学关联。 暴露组的发病率﹥对照组,差异显著 假关联 统计学关联 因果关联 (二)假关联 即虚假的联系,它是由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偏倚(包括选择、信息和混杂偏倚)所引起的。 如某药商宣传其药可以促进儿童的发育,其服用的方法是将该药溶解在牛奶中饮用,这种关联则可能是由于牛奶产生的混杂效应造成的。四、因果关联的判定标准 1、关联的时间顺序 “因”在前,“果”在后,这是判断因果关联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在先的却不一定是因,如两者之间还要有一定的潜伏期。 怀疑病因X→疾病Y,则X必须发生于Y之前 实验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和生态学研究>横断面研究 慢性病需注意X与Y的时间间隔∵石棉暴露肺癌 ∴石棉暴露1年后发生肺癌 非石棉引起2、关联的强度 OR(case-controlstudy)、RR(cohortstudy); 强度越大,因果关联可能性越大,偏倚所致可能性越小。 相对危险度数值范围在暴露 与疾病联系上的意义 联系强度RR 无0.9-1.01.0-1.1 弱0.7-0.81.2-1.4 中等0.4-0.61.5-2.9 强0.1-0.33.0-9.9 很强<0.110- (引自MonsonRA,1980) 3、剂量-反应关系 当某因子可以定量或分等级,且因子的量变或等级的变化带来人群发病率的相应变化,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