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摘要]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是东盟语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实训的质量决定了高素质人才的水平和素养。从学生的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和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分析目前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现状可以为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改革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现状[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7-0032-06近年来尤其是自200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及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社会对东盟语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东盟语种专业也由此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设东盟语种专业尤其是广西、云南两地高校更是把东盟语种专业作为地方特色专业着重发展。东盟语种人才的培养应致力于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实习实训是东盟语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实训的质量决定了高素质人才的水平和素养。本文从学生的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和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分析研究了目前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现状以期为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改革研究提供参考。一、东盟语种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生实习实训现状分析早期致力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政治、文化交流开设了东盟语种的高校有: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2003年之前这些院校培养的东盟语种人才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2004年后广西、云南两地高校也纷纷开设东盟语种且多以高职院校为主主要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原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大学、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华侨学校、贵港职业技术学院、百色学院、广西经济干部管理学院、钦州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独立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独立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红河学院等。这些开设东盟语种专业的学校多是以“双校园”“2+1”“2+2”“3+1”等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双校园”即国内校园加国外校园“2+1”“2+2”“3+1”模式即前两年(或三年)在国内大学学习后一年(或两年)到语言对象国学习实践。按照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国内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同时各大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开设相关实训课程;在国外学生除了继续学习相关理论课程之外还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实践锻炼例如企业顶岗实习。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学校以“立足北部湾经济区服务广西新发展面向东盟接轨国际”为服务面向定位以“为民办学、大爱无疆、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为办学理念以“大爱”文化为核心价值以“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校训为大学精神以“办人民满意大学”为办学目标致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国际型的“五型”人才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国家战略服务为广西经济社会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秉承这样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广西外国语学院致力于打造“外语+经贸+中文底蕴+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建设了一批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技能、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目前广西外国语学院已建立的校内外、国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见表1、表2、表3和表4:二、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现状分析1.早期开设东盟语种专业的学校教师多数资历比较深、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职称较高。大部分教师有到语言对象国进修学习经历有些是华侨对东南亚国家情况较熟悉语言运用自如。也有一些教师是在企业或相关行业有多年从业经验。这些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是无可厚非的他们从事高等教育多年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由于这些教师长期将精力集中于科研创作在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指导方面难免在精力上有所限制。这些教师也存在实践教学理论与技术的老化现象对于现代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接触较少。在科技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这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国际型人